幼儿园秋季学期大班五大领域教学目标+工作计划大班幼师收藏_309
幼儿园秋季学期大班五大领域教学目标+工作计划,大班幼师收藏!
“30个孩子,3个老师,一个学期到底能折腾出多少花样?”
隔壁班家长群里刚甩出这句,屏幕就炸了:有人晒娃的“情绪崩溃”视频,有人吐槽老师布置的“环保小卫士”作业连大人都不会做。
说到底,大家想问的只有一个:大班最后一学期,能不能别再“放羊”?
先说人。
班里男女各半,老师搭配老中青,看着稳,其实漏洞不少。
年轻老师擅长带游戏,可遇到娃突然大哭就慌;老教师稳,但对新教具一窍不通。
解决办法不复杂:每月一次“拆课”——把课堂录下来,晚上一起边喝奶茶边挑毛病。
再拉个线上成长档案,娃今天会不会系鞋带、明天敢不敢上台讲故事,点点手机就能看见,家长不再半夜猜。
再说娃。
健康不只是跑得快,还得会“情绪刹车”。
上周做实验:给每个孩子一张“情绪贴纸表”,生气贴红色,开心贴黄色。
一周下来,红贴纸最多的小男孩,原来只是不会表达“我想先玩滑梯”。
教会他说“我可以等”,红贴纸立马减半。
社会课也别只唱“环保歌”,直接带娃去操场捡落叶,称重、分类、算积分,捡满500克换一颗小星星,娃自己就把“垃圾回家”挂嘴边。
教学花样不用烧钱。
一个“秋季农场探秘”主题,足够折腾一个月。
语言:写“给南瓜的一封信”;科学:测南瓜周长;艺术:用南瓜籽贴画;数学:数南瓜籽到100。
家长只需要配合把南瓜运过来,娃就能把知识吃干抹净。
安全这块,别只盯监控。
上周演练“陌生人接娃”,结果真有个爷爷走错班,系统人脸识别秒报警,保安大叔冲过来一把拎住,爷爷还一脸懵。
心理角更实用:角落里放个小帐篷,谁想哭就钻进去抱毛绒狗,老师不劝,只递纸巾。
三分钟后,娃自己出来,像什么都没发生。
家长工作,最怕“打卡式配合”。
干脆把亲子运动会改成“家庭闯关”——爸爸驮娃跑、妈妈套圈、爷爷计时,一家老小全上阵,朋友圈九宫格直接刷屏。
晚上再开15分钟直播,老师讲讲“为什么今天让娃摔了三次”,比长篇大论有效多了。
说到底,大班最后这几个月,拼的不是谁家娃背诗多,而是谁能把“会哭会笑会思考”打包带走。
老师、家长、娃,三方一起折腾,才能把“幼小衔接”这四个字,变成娃书包里那颗沉甸甸的自信。
你家娃最近最头疼的环节是啥?
留言区聊聊,说不定下次活动就给你家娃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