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f小号 正文

莆田

cf小号 2

历史沿革

莆田历史沿革_莆田游戏_莆田行政区划

莆田

南北朝之前,境内无县及县以上建制。按地域,夏、商时期属扬州,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百越,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前期属闽越国,西汉后期属会稽郡冶县,东汉后期属南部都尉侯官县,三国时期属建安郡侯官县,西晋时期属晋安郡侯官县,南朝前期属南安郡。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隋开皇九年(589年),两度置废莆田县,先后隶属丰州(今福州)南安郡和泉州(今福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县地再置莆田县,属丰州(今泉州)。

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置清源县,莆田、清源2县属武荣州(后改泉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而清源县改为仙游县,莆田、仙游2县属清源郡。之后清源郡又改为泉州、清源军、平海军,莆田、仙游2县亦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诏以莆田、仙游、永福(今永泰)、福清四县之部分属地置兴化县(治所在今仙游县游洋镇),并在其地建太平军。

太平兴国五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划出平海军(今泉州市)的莆田、仙游2县归兴化军管辖,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与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邵武军合称为“八闽”,辖地基本上与今莆田市相同。太平兴国八年,军治迁至莆田县城。

宋雍熙二年(985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置福建路,兴化军隶属福建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恭帝在临安(今杭州)降元。同年五月,益王赵昰在福州登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

景炎二年(1277年),兴化军城失而复得,端宗诏改兴化军为兴安州,故莆田市又有“兴安”之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军陷兴安州城。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兴安州改称兴化路,属江浙行中书省管辖,设总管府,置录事司,统莆田、仙游、兴化3县。

至元十五年,设福建行中书省,兴化路属之。

元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镇迁到广业里湘溪(今莆田县新县乡)。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福州参政文殊海牙开城降明,兴化路亦纳款归明。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称兴化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洪武九年,福建行中书省改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属之。兴化府废录事司,辖莆田、仙游、兴化3县不变。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地处山区的兴化县,虎患严重,病疫流行,人丁渐少,百姓不堪重负,因而裁革兴化县。将武化、长乐两乡并为广业里,划归莆田县,兴泰、福兴、来苏3里并为兴泰里,划归仙游县。清沿明制,兴化府建制不变,仍辖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莆田市莆田市建省闽海道。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改用中华民国纪元。

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属福建省南路道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莆田、仙游两县属厦门道管辖。

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成立福建省政府,同时废道,莆、仙两县直属福建省管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5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举事,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分为闽海、兴泉、龙汀、延建4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莆、仙两县属兴泉省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6年)1月,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2月,福建省政府在仙游县城设立行政专员第四督察区公署,辖莆田、仙游、永春、德化、大田、惠安6县。翌年秋,专署由仙游县城迁到同安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莆、仙两县均属第四行政督察区。8月21日和8月25日,莆田、仙游两县先后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分为8个专区及福州、厦门两市。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泉州)。

1950年4月起,第五行政督察区更名为晋江专区。至1970年5月,莆、仙两县隶属不变。

1970年6月,莆田、仙游两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同时把闽侯专区机关从闽侯螺洲迁至莆田城厢。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5月,改莆田专区为莆田地区。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闽清、福清、平潭、长乐、闽侯、永泰8县。

1973年7月,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原辖属的福清、闽清、平潭、长乐、永泰5县划归福州市管辖。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建立莆田市,并析莆田县的城厢镇、城郊公社成立城厢区,析莆田县的涵江镇、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区,莆田市为省辖地级市,下辖莆田、仙游2县和城厢、涵江2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调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莆田县,成立荔城区、秀屿区,市辖有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和仙游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2月,莆田市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等一县四区,此外还辖有湄洲岛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管委会两个管委会。市人民政府驻地莆田市城厢区荔城中大道2169号。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地处北纬24°59′—25°46′,东经118°27′—119°56′之间。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东北毗邻福州市的福清市,西南连接泉州市的永春县、南安市、鲤城区、惠安县,西北背泉州市的德化县和福州市的永泰县。东西长122.4公里,南北宽80.5公里。全市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莆田行政区划_莆田游戏_莆田历史沿革

莆田

莆田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背倚戴云山脉,面对台湾海峡。西北部多为中低山,海拔500—1800米,总面积96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4%。有千米以上的山峰43座,其中位于仙游、永泰、德化交界处的石谷解海拔1803米,为市内最高峰。中部为低山与丘陵。平原与盆谷错综其间,地势较平坦,有兴化平原,仙游东、西乡平原,南方平原,枫江平原等,平原海拔多在60米以下,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6%。东南部为沿海低丘陵带和岛屿,海岸线曲折,呈锯齿状,北起莆田县江口镇萩芦溪口,向西南沿涵江、黄石、北高、埭头、平海、东峤、忠门、东庄、灵川至仙游枫慈溪口,全长223.9公里,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把沿海围成埭头、忠门、醴泉三个半岛,地势起伏舒缓,海拔50—250米,相对高度50米左右。有大小岛屿150多个,其中南日岛面积50.67平方公里(不含小岛),湄洲岛面积14.21平方公里,靠近南日岛的东月屿为莆田市的最东端,乌丘屿为莆田市的最南端。

气候

莆田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 年均日照率为45%。日照时间从山区至沿海逐步增多。气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全市绝大部份土地, 适宜农业生产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

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间,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西北部山区达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为1200毫米至1600毫米,东南部沿海和岛屿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季风主要的方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东北风有10个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区,山区则以北风或东风居多。冬、夏季风方向随季节交替而转换明显,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而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风速自沿海向平原及内地山区减弱,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强。

水文

莆田市境内水系发达,均为外流河。除九溪、粗溪流经永泰、龙江流经福清出海外,均发源于境内,出海于境内港湾。溪流干流总长329.8公里。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7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枫慈溪、粗溪、九溪等。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为境内主要三大溪流水系。溪流大都源于西北山地区,林密,蓄水力强,常年不绝。溪流补给主要靠降雨。溪流水位变化,山区与平原标高差异大。山区溪流纵比大,降雨前后水位变化明显;平原纵比小,河道广宽,水位变化小。夏秋两季雨量丰沛,水位上涨;冬季雨量稀小,水位下降。冬季地表水补给量小,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水位变幅小。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10%—15%;4—10月进入汛期,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70%—80%。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

莆田市境内植物有215科,1403种。主要介绍植被、树种、药材、农作物、果树、茶叶、花卉、食用菌等资源。植被类型有天然林、人工林、荒草坡、经济林、果树林、海岸植被等。森林树种种类繁多,主要有马尾松、杉林、毛竹和阔叶林种,其中有国家级与省级的黄楠、花榈木、青冈栎、木夹红、豆树、香椿等树种。药材品种有203科,814种,有三尖杉、山杜仲、猕猴桃、金银花、银杏、黄连、肉桂、喜树、金线莲、列当、石花菜等珍贵中药材。全市境内有51个果树品种,其中栽培的32个,野生的半野生的19个,形成了热带和温带果树聚集区。

动物资源

莆田市动物资源主要有饲养和野生两大类。野生动物除分布于海洋及淡水生态系统的水生动物外,还有分布于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数百种陆生动物,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全市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及无脊椎动物共37 个目,500多种。其中水生脊椎动物就有323种,无脊椎动物已鉴定的有306种,其中可供养殖的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有虾、蟹、贝、虫寻、蛏、牡蛎、花蛤、泥蚶、紫菜等38种之多。

矿产资源

莆田市矿产资源有铁、锰、铝、锌、镍、银、钨、钙、铀、铜等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石有高岭土、蛇纹石、滑石、叶腊石、花岗石、钾长石、硅线石、冻石、水晶、铝土、石油、明矾等。其中,铅锌矿石储量611.2万吨,铁矿石500多万吨,黄铜矿石600多万吨,锰矿石84万吨,镍矿石36万吨,高岭土8000万吨,蛇纹石4564万吨,滑石176万吨,花岗石约上亿吨。全市地下矿藏分布面广,铁矿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的平海、忠门、东庄、灵川、庄边、南日岛等地;黄铁、黄铜、铅锌铀、锰和冻石主要分布在新县境内;钨矿分布在埭头、东峤、平海一带;石油分布在沿海一带;花岗石矿广泛分布于沿海丘陵地带;高岭土分布在钟山镇至榜头镇、盖尾镇境内。山亭乡的硅线石矿是世界上少有的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开采量较大的是花岗岩。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底,莆田市常住人口290.0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6.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0%,比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8万人,出生率为13.2‰;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6.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6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万人。

市内居住有汉族、畲、壮、苗等33个民族。

经济概述

莆田游戏_莆田行政区划_莆田历史沿革

莆田

2018年,莆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179.9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946.23亿元,增长8.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325元,比上年增长8.1%。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48.60亿元,增长18.2%。全年莆田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

2018年,莆田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97亿元,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9.27亿元,可比增长0.5%。全市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185.62亿元,增长13.0%。

2018年,莆田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9%。民间投资增长27.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1%。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7.7%。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43.4%,国内贷款下降12.0%,利用外资下降100.0%,自筹资金下降2.3%,其他资金与上年持平。69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3.8亿元。全年建成或部分建成11个项目,新开工11个项目。

2018年,莆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54元,比上年增长8.8%;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1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69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808元,比上年增长8.0%。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82元,增长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271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城市荣誉

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fxiaohaopifa.com/cf/15970.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