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和谐,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游戏资讯 165

原神和谐,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文化现象,很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去论述。“菩提老祖为什么在《西游记》里教完孙悟空后就再没有出现?”而且在孙悟空离开时,他很严厉地告诉孙悟空:“以后你走到哪里,都不能说我是你的师傅。”这一系列的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引发很多的文化学者去研究、去探索。

一、故事的源头

今天,我先从我们本土的一部经典谈起。我们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打开一部“经”——《六祖坛经》。大家知道。早在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之前,中国就已经有“经”了。先是有一个叫法显的佛教和尚到印度取经,后来又有东渡到印度、日本的玄奘、鉴真这些大唐高僧,他们取回来一些佛教经典。有很多经书,其实都是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他们创作的。中国的佛经基本都是翻译人家的,学习人家的,传播、解读人家的。佛经最终和我们的儒家、道家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华佛教文化,指导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可是佛经中有一部经是中国人写成的,这部经就是《六祖坛经》,是中国的和尚出的一部经。我们要想解读清楚,或者说我们要想解读《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的一种存在,打开这部经典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视角和发现。

在这部经典“行由品第一”里面,就说了慧能的出生。他从小父亲早亡,老母亲后来带着他搬家来到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有一天他把柴送到了主人家里,收了钱之后出门见到“一个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就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慧能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就告诉他:“这部经是从黄梅东禅寺请来的,这个寺是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有一千多个门人学生在那里学习。”

慧能听说之后,就想去那个地方。但是他去不了,因为有老母亲,家里又穷。怎么办呢?当时有一个朋友,其实也是一个护法居士,就借给他十两银子。他把老母亲的衣食住行都安顿好,然后就起身前往黄梅拜望。经过了三十多日,到达了湖北黄梅,礼拜五祖。五祖就问他:“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就是说:我是岭南新州一个普通的农民,我跋山涉水地来求佛,其实不是为了求发财、升官或其他的东西,我就是为了来向你学习求做佛的。

五祖弘忍大师说:“你这个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一个乡下人,也想修炼成佛?慧能就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但在佛性上有差异吗?”五祖一听,觉得这个人有根性啊!就是他有这样的一个领悟,不错啊,就把他留下来了。

佛曰:“这个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就派他到后面打谷子的地方,舂米、碾米去了。这一干就是八个月,也没说话,也没参加什么活动。八个月之后五祖当时面临着选接班人,把衣钵传下去。当时的神秀,就是他的徒弟里面比较出众的。老师考大家写偈诵,写到墙上。

大家知道这个比较经典的禅宗公案。神秀写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写了之后,经文里面还有好多事,我就不一一讲了。然后有一个童子就唱诵这个偈语,他唱诵的时候,经过了慧能干活的地方。慧能听了就问:“这个偈是谁做的?怎么回事啊?”这个童子就说:“你在这里舂米、碾米这么长时间了,却不知道这寺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这个童子还嘲笑他,然后给他讲了情况。

惠能就说:“我也想去做偈诵。”小童就笑话他。但笑话归笑话,还是带他去了。去了之后他说:“我也想写个偈诵,但我不会写字,我没读过书,不认识字,能不能请人帮我写上去?”这个时候有个江州别驾,就是一个在那个地方做官的居士,就笑话他。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意思是,你也会做偈?这个事件是很奇怪的!

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意智。”什么意思呢?你要想学无上的菩萨,就不要有分别心。你也不要看不起后学的人,你这样看不起后学的人是不好的。下下人可能也会有上上的智慧,上上的人也有可能智慧被埋没。

慧能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就是他想让人们把他的写上去,因为他不会写字。别驾听完之后没话说了,就说:“好吧,你讲,我来给你写上去。”慧能即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别驾把这个偈子写上去之后,众僧皆惊:“哇,不得了啊!这个碾米的乡下人,平时看他一言不发,在这儿干几个月的活,居然也会做偈子!”

有一部分人就讽刺说:“你也可以做佛啦!”还有一部分人,就很惊讶。大家吵闹起来,惊动了五祖弘忍。五祖出来一看,当时就脱掉自己的鞋子,用鞋子把墙上的偈子直接擦掉。转身说了一句:“亦未见性。”就是说也不是一个好偈子。大家一听祖师都说了也不过如此,就都散了。其实这是五祖保护惠能,因为当时争这个衣钵传人争得很激烈,如果一旦神秀这一帮人知道惠能已经“见性”(见性就是领悟了、觉悟了),可能会给惠能惹来大麻烦。

前面神秀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个就是还没有空性啊。身体是菩提树,我们要照顾自己的身体。心是明镜台,说明什么呢?说明还“有”啊。真正参禅、学佛呢,是“没有”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没有”了,又是“有”的境界。所以,“有”的境界,就要老是守着它。守着它,还不是有嘛?这个就是没有真正的“见性”,只是一种渐悟的状态,还没有真正的觉悟。

惠能的“菩提本无树”,就是“没有”。菩提就是觉悟,觉悟者哪有“树”呢?“明镜亦非台”,心就是心,空就是空,哪有“台”呢?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灰尘落到了哪里呢?哪里也落不到,说明心是“空”的。五祖知道,如果要是公开了,惠能就会有麻烦了。

第二天,五祖就悄悄地来到了碓坊,问:“米熟也未?”惠能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惠能说米已经熟了。“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请注意,这里是关键。老年人手里要拿一个拐杖,碓就是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击了三下,走了。有没有感觉很熟悉啊?

“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弘忍敲了三下,就走了,也没说话。惠能知道了,这是要我夜里三鼓的时候去他的房间。而且走的时候背着手走的,把拐杖放在后边。意思是从后门进,不要被别人看见。不要大摇大摆地去,要悄悄地慢慢地去。

去了之后,五祖就用袈裟蒙着头,把惠能也蒙在里面。本来是夜里,又不点灯,两个人又蒙着头。五祖向惠能传《金刚经》,传法,又把衣钵也传给他了,把修炼的方法也传给他了。

而且这中间还有一段,是五祖弘忍问惠能,说你来这里干什么呀?惠能说:“不是老师让我来这里的吗?”这一段是不是很熟悉啊?《西游记》里,孙悟空在那里上课的时候,乱说话、乱动弹,结果被祖师打了三戒尺。打完之后,背着手走了。孙悟空明白了,这是夜里的三更天去到师父的房间里。而且背着手走的,就是要从后门去。

大家找到源头了吧。《西游记》是一个小说,是一个神话小说。它里边写的孙悟空去见菩提老祖的过程,是和《六祖坛经》里的这一段是完全对应起来的。从这里是不是说,噢,你已经可以下个定论了。菩提老祖到底是道家的,还是佛家的?是谁呢?现在已经基本上可以下个定论了,就是他其实就是佛祖。因为菩提是“觉者”,佛就是“觉”的意思。那么“老祖”呢,就是“觉悟者”的祖宗啊。所以,他是佛祖的化身,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了。

二、由故事引发的文化思考

我们继续看,对老祖是佛祖的化身,我们有一些认识了,同时我们要有一些文化思考,为什么他不要告诉别人呢?为什么他不让别人知道呢?我们要回过头来看,有一些数字年鉴需要交代。

首先,《西游记》是根据《大唐西域记》这部历史著作、民间传说,以及元杂剧这三个元素而构成的。宋代时,就已经形成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也就是说,到宋代的时候,已经有《西游记》的前身了。这个时候,还不是吴承恩作的《西游记》这本书。《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的徒弟辩机和他的师兄弟,根据玄奘从印度那烂陀寺取经十九年回来之后的口述,整理出来的历史著作。而且这个是奉旨整理的,就是唐朝的皇帝要他把这个见闻、历史、地域都说出来。这是对我们国家的贡献。所以玄奘奉诏用了一年时间,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这就是《西游记》的来历和发展。

既然我们知道,《西游记》是这么来的,有真实的历史,有民间的传说,还有元杂剧的改编和贡献。宋代的时候,《西游记》的原型就基本完成了。

我们再看看时间年表。玄奘出生于602年,664年圆寂。惠能的生卒年是638年到713年,也是在唐朝的鼎盛时期。玄奘和惠能同处一个时代。都在一个时代,好像兵分两路。慧能当然正经是第六祖了。五祖弘忍,包括前边的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二祖慧可,还有初祖达摩。达摩当然是印度人,就是佛陀,佛传的28代。释迦摩尼佛传弟子摩诃伽叶,摩诃伽叶是他的大弟子之一,整了一个修行的方法:不立文字,教别外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宗派传到第28代就是达摩,达摩东渡到了中国,然后传给慧可,一直传下去,传到六祖。

所以这样子来看的话,我们就慢慢地解清楚啦。其实,《西游记》它是道家,儒家和佛家三种文化融合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大家看,它有儒家,讲的是人世间的事,包括伦理什么的。儒家讲的是人的层面,那么道家讲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的层面。佛家讲的是人的心灵内在层面的,就是内心世界、精神世界。这三种学说,三套理论,三个流派,融合在一起。

《西游记》里面具体有什么呀?你看,孙悟空到天上去,封了个弼马温,他嫌官小。那么蟠桃会这些映射出什么呢?神仙他也是人间的这一套——排名呀,资格呀……人世间的这一套也体现出来了,就是儒家的思想,不能跟主流对抗。主流的就是主流的,主流的是政治,是官家。它还有道家的炼丹、道术、无为清静这些东西。它又有菩提老祖,如来佛出来收服孙悟空等内容,是佛家的东西。这里面实际上反映了《西游记》这本小说是儒道佛三家的融合,此起彼伏,谁强谁弱它并没有说清楚。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产物。如来佛祖一下子把孙悟空压在山下,这是佛家的。那么,到底是谁厉害呢?这本书给你透露的就是:不要告诉别人,我是你的师傅。要不然,我定不轻饶你!这是菩提老祖让孙悟空走的时候对他说的话。其实说明,菩提老祖是佛家的。佛家的为什么不让人家知道我的本事?还有我教孙悟空的本事呢?就这点本事,已经可以混社会,混江湖了,可以混出名堂来了。对不对?可是为什么不让他人知道呢!大家要知道,佛教是外来的宗教,本土的是儒家和道家。在这三家融合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谁呢?是政府。政府拥护哪一个宗派,哪一个宗派就变强。三家随着政府对他们的拥护和使用,此起彼伏,你强我弱,我弱你强。实际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之间,三家就相互融合了。

所以,《西游记》小说里边的“不要告诉别人你是我的徒弟”,其实就反映了佛家一直是一种低姿态的方式,在传播着、影响着中国社会,它不出头。因为是外来的,而且又不符合社会的主流,社会主流是追名逐利。佛家和是走向精神世界,要放下一切,追求大自在和超脱,所以它和社会大主流不符合。不符合当时政府的意志,政府要搞快速发展,要搞经济建设,要人人都要贪图利益。因为追逐利益才会努力奋斗。而它不是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所以要含蓄,要退到后边去。这样的话,佛家就会退到后边。所以这个里面带着玄机,告诉孙悟空,你不要说我是你的师父。实际上就是:我教了你修行的法门,但是你不要给我惹麻烦。这里面应该有三个用意,第一个用意保护自己的宗派:佛教,不要惹麻烦。第二个就是断了孙悟空的念头——你不要有事的时候,回来找师父。你脑子里想的是回来找我,你就不会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你心里有这么一个念头,你就不可能成才,也不可能真正地修行成功。所以,断了你的念头,促使你修行成功。就像父母把孩子往外边赶,混好了才回来。不要让他有念头,干不好就回家。第三个就是禅宗的修行法门的一种隐喻。什么意思呢?就是本来就没有这个老师,佛在哪里呀?佛就在你心里,你心就是佛。你一直坚定地守护着这颗心,你就是一个佛。你乱这颗心,乱了这个性,你就是个魔,所以就没有。没有,何来找呢?即使孙悟空再去,也只是发现,根本什么都没有,都是自己的幻觉,都是自己的想像。它就在你的自信里,它就在你的内心里,所以这是它的隐喻。

所以整体来看的话,这个菩提老祖,他应该就是佛祖。《西游记》里呈现的就是:虽然吴承恩是作者,但实际上它是集体的智慧和潜意识、无意识的一个综合。所以作者的价值观,应该是觉得——还是佛家厉害一点。

就是以上原因,推出佛家厉害、大乘佛法厉害一点。整体上是一个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具体表现。这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西游记》中菩提老祖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存在,所做的一点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前辈和同仁,给出指教。

声明:本篇文字内容归韦志中所有,严禁其他公众号转载,如有发现,责任必究!

原神和谐,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你赞同关闭王者荣耀游戏吗?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手游成为了人们业余时间消遣的重要方式。每日下班后,打上几局王者荣耀,和朋友一起开黑,聚会时没什么聊天方式,于是大家一起打王者了,手游的兴起一方面是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却成为了人们进步的阻碍工具。

大家这几年应该也会发现,很多软件,进入的时候都会提示询问是否进入未成年模式,从这里不难看出,国家对于青少年玩手机开始管理了。手机增加了未成年人模式,例如玩游戏不能超过一小时等等。有些游戏禁止未成年注册,但这却并不能禁止青少年玩游戏,很多学生都是让家长注册,然后孩子玩。真是可悲。

在8月初的时候,关注股票的股民应该会注意到,游戏股疯狂下跌,首当其冲的则是腾讯了,这个作为游戏行业的龙头老大自然受罪了,眨眼间蒸发近乎5000亿。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原因来自于一篇文章《经济参考报》,这篇文章里将游戏比作“精神鸦片”,随后又将这几个字删除了。

对此有人做了一项调查,内容是:家

长是否同意将王者荣耀下架。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多的家长都同意。对于这个结果出现了两种看法,有人认为是因为有了游戏,才让孩子不重视学习了,是游戏耽误了孩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孩子玩游戏是自身控制力不行,也是家长疏于管教,并不能全责怪于游戏,难道说没有游戏了,孩子的成绩就一定能好吗?

其实现在对于“精神鸦片”这个词语还是比较符合的,不单单是游戏,比如大家都喜欢的某音,、某手。很多人空了都想刷一会,明确告诉自己“就一会”。然而“就一会”却是几个小时。然后就会说:下次注意,然而下次依旧如此。这正是应了一句话:我知道犯错了,我承认,但是我就不改。

其实娱乐方式有很多种,游戏和短视频等等,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不怪他们,但也不能不怪他们。你怎么认为?

原神为什么不出pvp?

原神游戏一直以来都是pve模式,玩家对战这种模式基本不太出现,之所以不出pvp模式,主要的考虑是为了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游戏大环境,使得各个玩家之间因为实力高低产生的戾气相对降低,更加团结,互帮互助,彼此之间能够进行友好的相处互动。

你们觉得最棒的游戏是哪一个?

这个世界没有最棒,只有更棒,但,DDO《龙与地下城》是我迄今为止玩儿过最好的游戏,没有之一!年代久远,很多事模糊了,印象里是06年上手的,直到国服试运营结束,DDO败给了那些躺平的氪金游戏。恍惚记得《龙与地下城》是最早的角色扮演冒险类桌游,上世纪八九十年的出了几款街机游戏,大约04或05年出了大型网游DDO,感觉是运气不好,魔兽貌似比它早出了一年。DDO可玩性太强,在我心里至今还没有游戏可以超越,我玩儿那会是可选择六大种族九种职业,据说后来已经是8大种族13种职业了。DDO不仅有感官的刺激,还有你能想象到或想象不到的各种副本玩法、各种通关方法,开放性非常非常非常高,很多时候需要智慧、需要操作、需要特殊装备、需要各职业配合,才能选择走一条路,和DDO最类似的游戏是《上古卷轴5》,虽然看起来很像,但是老滚5只还原了DDO一半而已,配个辅助和一大群活人完全两种概念,1+1和N×N的差距,装备和想象力差距更大,只算有个形似。。。DDO那种乐趣难以言表。。。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搜吧,想尝试的朋友只能去外服了,据说很多国内玩儿家十几年依然在外服开心的玩儿着,羡慕。附几张图,以示思念

如何看待40岁仍然选择挤公交的男人?

40岁的男人挤公交很正常啊!屈指一数,40岁就是70未及80后出生的这一批人,40岁男人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的,正是现在社会家庭主力军吧!没有这些中年人的努力所创造的港湾,年轻一代什么都不是,就算你现在很年轻,你也有老的时候一天,所以人在做天在看,不要用歧视的眼光或者语气来评价、看待你眼中所谓的标准。

如今的社会,不得不承认总是有那么一拙人,喜欢把自己抬着很高,总是认为高人一等,类似当年台湾人看内地人吃不起茶叶蛋的哪种眼神一样,为自己贴金,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何西,谁能走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所以说如果你很成功、能量大、也很富有的话,能帮的,不妨多帮帮你看到的困难生活的人们,如果你不愿意那也没关系,最少不要用议论的导向,来秒杀人们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社会需要多一点人与人之间关怀,不更好吗?

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社会需要《爱的奉献》!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fxiaohaopifa.com/cf/1729.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