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f小号 正文

巷战是什么意思,搏击术是什么

cf小号 127

巷战是什么意思,搏击术是什么?

意思是一种巷战格斗术。这种格斗术不同于其他搏击术,并不能称为一项运动,也从来没有关于它的任何比赛,因为这就是专门为实战发明的搏击术。

cf巷战为什么潜伏有优势?

在CF巷战中,潜伏有以下优势:

巷战是什么意思,搏击术是什么

1. 便于突袭: 在巷战中,经常需要进行突袭,潜伏可以让你隐蔽的跟踪敌人,寻找最佳的突袭机会,同时也可以用来伺机攻击敌人的有利之处。

2. 更难被发现:潜伏让你隐蔽在环境中,更容易躲藏,等待对方走过来后进行攻击,从而减少自身受到伤害的风险。

3. 更容易制造混乱:潜伏者可以随时用手雷、火炮等道具制造混乱,从而扰乱敌方的军阵,让其他队友有机会迅速冲击。

4. 更便于侦查:潜伏可以让你更好地侦查敌人的位置和行动,从而给自己和队友制订更好的战术,同时潜伏者也更容易发现其他队友未能发现的敌人。

需要注意的是,潜伏也有一些劣势,例如潜伏时无法进行移动,易被发现。此外,需要慎重考虑起点、终点等地方合适性,不要进行无意义的潜伏行为。

战争中有哪些奇特的计谋?

要说战争奇谋,不光中国,世界战争史中也有很多令人拍案称奇的妙计。在此分享一个中途岛密码战的故事。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没有炸毁美军航母,决定再集中优势兵力,全歼美军主力。战略计划是先拿下美军重要的航空基地中途岛。具体作战计划是:先派遣一支舰队进攻阿留申群岛,以此为诱饵,将美军舰队的注意力引到北面去,然后派南云忠一指挥主力舰队趁机夺占中途岛。由于日军布下迷魂阵,美军一时对日军主攻方向很是迷惑。

就在尼米茨司令官为部署舰队主力而发愁时,情报官约瑟夫·罗彻福特少校已经破译了日本人正在使用的JN25密码。在截获的多如牛毛的日军来往电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F”两个字母。破译了它的含义可能就能判断出日军的主攻方向。破译小组发现,在一份水上飞机袭击珍珠港一事的日方电报中曾经提到“AF”。电文说水上飞机奉命到“AF”附近的一个珊瑚小岛上加油。因此他们推断,“AF”只能是指中途岛。为了进一步查实,中途岛上的海军司令部受命用浅显的英语拍了一份作为诱饵的无线电报,报告中途岛上的淡水设备发生故障。果然不久以后美军截获的一份日军密码电报声称:AF可能缺少淡水。

经过这一证实,尼米兹决定把舰队埋伏在中途岛附近,给日军迎头痛击。1942年6月3日,日军对中途岛如期发动攻击,双方鏖战一整天,最终美军以仅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初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胜利。

这个精彩的密码战,用三十六计里面的计谋来看,可以说是欲擒故纵、无中生有、抛砖引玉、声东击西。完全演绎了战争中的人类自顶尖智慧的交锋。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将人类的智谋发挥到极致。重温战争历史,才会有效地促进人类的反省和进步。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呢?

僧格林沁是科尔沁旗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26代孙,非常善于骑射。

在清军将领中,他还比较爱护百姓、善待士卒,深得军民爱戴。

咸丰10年,英法联军攻入天津,僧格林沁兵败,退驻通州,继而再战,又败于张家湾。

清军退无可退,八里桥之战因此爆发,此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因发生地点为八里桥,此地东距通州八华里而得名。

那么,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这样的开阔地与英法联军开战呢?主要还是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僧格林沁的军队主要还是骑兵,骑兵比较适合在开阔地作战,而且他的军队在数量上又有优势,有形成包围战的可能

天津大沽失陷后,僧格林沁统率蒙古马队七千、步兵万余名,从天津撤防退至通州、八里桥一带,准备与英法联军进行野战。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城后,咸丰帝急派大学士桂良为钦差大臣到达天津,会同直隶总督恒福向英、法侵略者谈判乞和。

当谈判破裂后,联军决计进犯北京。英法联军通过侦察发现,北京到通州运河沿岸部署大量清军,运河上有一座石料单孔桥,即为八里桥,距京师8公里左右。

僧格林沁统领马、步兵17000人,驻扎在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扼守通州至京师广渠门的大路。

他又命副都统伊勒东阿督,带蒙古马队4000人防守八里桥,另有1000名察哈尔蒙古马队由总管那马善统带,防守马驹桥东南,以防敌军西进,绕道进犯京师。

直隶提督成保,率绿营兵4000人防守通州。副都统胜保率京营5000人,驻守齐化门以东,作为声援僧格林沁和护卫京师的后备部队。

僧格林沁统率的清军,共计达30000人,其中蒙古马队共近10000人。

其二、僧格林沁也是根据朝廷的命令行事,御敌于国都之外是皇帝的旨意,他没有用兵的自主权

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从天津出发,中午,自河西逼近张家湾附近,并向张家湾的清军驻地发炮攻击。

僧格林沁所部守军早已严阵以待,向敌阵勇猛冲锋。

英、法联军为抵御彪悍的蒙古马队,以数百支康格列夫火箭,齐射不怕死的蒙古勇士,蒙古骑兵马匹惊骇向回奔去,正好踩踏了后面的步兵,导致清军阵势混乱,纷纷后退。

在清军失利的形势下,僧格林沁立即率部退守八里桥,以防守住赴京的道路。随后,英法联军一举占领了张家湾和通州城。

1860年9月19日,朝廷在《著乌兰都迅带马队赴通》的“廷寄”中命令:

僧格林沁现扎八里桥,胜保现扎于家卫,防堵由通入京要隘,以截夷人前进

也就是说,咸丰皇帝命令僧格林沁防守“由通入京要隘”,这个就限制了僧格林沁的用兵主动权,他只能御敌于京城之外,不能后退,也不能诱敌深入,总之必须死守,这样哪里还有选择作战地点的权力。

僧格林沁不能用夜战的办法,他想用近战的办法,却又办不到

僧格林沁所部退守八里桥后,他和瑞麟商定,全军分设南、东、西三路截击敌军。

清军主要还是骑兵部队,将近1万名满、蒙马队军部署在八里桥一带防守。这样的骑兵根本不适合夜战。

而八里桥东距通州八里,西距京城30里,是由通州入北京城的战略要地。可以看出这里已经是清军的最后防线。

僧格林沁骑兵部队的快速出击,就是希望与英法联军进行近战,可惜这个目的很难达到

清军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林,在这里构筑了土垒和战壕,准备和敌军在此决一死战。9月21日凌晨4时,英法联军由骑兵在前开路向八里桥方向推进。

八里桥之战打响了,清军马队即按原定部署立即由正面冲上前去。

清军由于火枪不多,很多士兵只能手持长矛、弓箭,企图冲乱和割裂英法联军的战斗队形,尽量接近英法联军,以便进行肉搏战。

僧格林沁的部分精锐骑兵,最后居然冲到离敌人40米远的地方,有的甚至冲到敌人的指挥部附近。

但是,清军骑兵遭到战壕内英军步兵的火力阻击,以及敌人炮兵的榴霰弹的轰击,造成惨重伤亡,战马也因受惊,而横冲乱闯,最后都被敌人的强大火力逼退下来。

随后,南路的法军主力第2旅,将大量的炮弹倾泻在八里桥上,给胜保部沉重打击,所部也伤亡惨重。

当法军第2旅的两个前锋连队冲到桥边时,守卫石桥的清军士兵勇敢地冲出战壕与法军展开了血刃战。

后因胜保中弹受伤退下战场,此后,他率军退至定福庄。由于胜保所部的溃败,僧格林沁的作战意图未能实现,只能与西路英军展开英勇激战。

上午9时,英军兵分两路,一部分继续与僧部对抗,一部分向于家围进攻,企图抄袭僧军后路。

僧格林沁分兵无术,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但他仍然骑着马,站在前面,挥舞着黄旗勇敢挑战敌军。

八里桥之战,从早上7时打到12时,战斗非常激烈。其中,蒙古骑兵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勇敢,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多次冲向敌军阵营进行英勇的战斗。

说白了,僧格林沁的作战意图,就是要与英法联军进行近战,进行肉搏战,但是敌人的火力太猛,不论是精锐骑兵,还是老练的步兵,都没办法靠近敌人。

即使冲上去了,也没有战斗力了!敌人火力太猛,而且敌军人数也不少呢!这个战场的兵力对比是3:1,但是清军武器装备太落后,这种包围敌人的作战企图,根本无法达成。

法国远征军中尉,保罗·德拉格朗热,对清军骑兵有详细地描述:“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瞬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炮弹在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大都在炮火中倒下了。”

蒙托邦、雅曼等部队采用刺刀、炮火持续攻击,布杰少校率领法军第101旅夺取了清军阵地中心村庄,最终雅曼率法军占领八里桥。

八里桥之战,是热兵器与冷兵器的一次激烈交锋,英法联军配备有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还使用最新式的线膛火炮,以及线膛步枪。

而八旗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步骑混合的军队,绿营军装备的是少数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本国鸟枪、抬枪、抬炮、劈山炮、以及大刀、长矛等兵器。

八里桥之战,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而一万人的英法联军几乎没有伤亡。

指挥战斗的法军将领,孟托班回国后,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在法国,很多人认为八里桥之战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因为法军仅有12人被打死。

综上所述,僧格林沁的军队主要还是骑兵,骑兵比较适合在开阔地作战,而且他的军队在数量上又有优势,有形成包围战的可能。

僧格林沁也是根据朝廷的命令行事,御敌于国都之外是皇帝的旨意,他没有用兵的自主权,因此,僧格林沁不能用夜战的办法,根据敌我形势,他也想用近战的办法,却又办不到。

你知道历史上最艰难的战役是哪一场?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在阵地战,坑道战和最后的反击战中取得胜利,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1952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这个时候双方都开始在谈判桌上大显神威。联合国军方面为了迫使志愿军屈服,决定在战场上打一次给接下来的谈判增加筹码。于是谈判陷入僵持,得知了联合国军的意图之后,志愿军方面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不要让敌人越过三八线的原则,决定采取持久战,采用袭击、伏击和反击相结合的的战法,大量杀伤联合国的有生力量,双方决战的地点是朝鲜五圣山地区的上甘岭。

五圣山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在五圣山主峰东南约4处,有个小山村,叫上甘岭;在上甘岭北面还有个小山村,叫下甘岭。上甘岭和下甘岭,两者相距1千米。在上甘岭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北山。597.9高地,联合国军称之为“三角形山”。537.7高地北山,联合国军称之为“狙击兵岭”。在该高地上,志愿军曾以冷枪冷炮杀伤很多敌人,“狙击兵岭”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它与联合国军占领的537.7高地共处一个山梁。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总面积约3.7平方千米,正面宽2.5千米它们分居上甘岭左右两则,互为犄角,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是上甘岭的天然屏障,又是志愿军五圣山主阵地前的两个连的支撑点。这两个高地十分突出,自然楔入敌方防线直接威胁着敌军之金化防线。假如上甘岭这两个高地被攻占,敌人就能直取五圣山,其背后3千米的平川就无险可守,志愿军将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

正是看到了这两个高地与五圣山主峰之间的利害关系,志愿军确定兵力部署时,把第45师战斗力最强的第135团放在五圣山主峰,并让第135团战斗作风最顽强的第1连和第7连分别负责坚守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苦心经营的所谓“金化攻势”展开了。美军集中了16个炮兵营的300门大炮,还有40架飞机,向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北山开始了规模强大的火力准备。志愿军阵地内,平均每秒钟落炮弹6发,终日落弹达30万余发,敌飞机投掷炸弹500余枚。敌人的火力准备之后,597.9高地和537.7北山表面阵地大部被毁,山上的岩石都变成了粉末。

4时30分,美军第7师、南朝鲜军第2师各1部共7个营的兵力,在空中和炮兵火力、坦克的支援下,兵分6路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敌以4个营的兵力向我西方山和芝林方向前沿阵地实施牵制性进攻。一时间,阵地上硝烟弥漫,粉尘飞扬,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便开始了。

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在仅有的15门山炮、野炮、榴弹炮的支援下,进行了顽强抗击。从5时到8时,防守597.9高地的志愿军部队先后打退了敌人7次冲击。敌人攻击受挫后,又集中了4个营的兵力,在1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由东南两面夹击597.9高地主峰阵地。志愿军指战员坚决扼守各个阵地,与敌展开反复争。

每一次攻击受挫后,敌人的炮火就像发疯似地向志愿军阵地猛烈射击,其航空兵则集中封锁志愿军纵深指挥所、观察所和炮兵发射阵地。志愿军防守部队则利用各隐蔽发射点内的轻、重机枪,对密集冲击的敌人猛烈射击,并以炮火控制阵地前沿敌人可以利用的山谷、要点。经过激战,志愿军连续击退敌人1个连到1个营十几次的冲击,并击退敌人3次总攻击。战至13时30分,597.9高地表面工事全被推。当时因反击注字洞南山的师、团火炮不能及时变换阵地进行支援同时第二梯队也因反冲击道路被敌炮火严密封锁,不能及时支援战斗。

至17时,597.9高地表面阵地除1号阵地外均被敌攻占。志愿军防守部队随即转入坑道坚持作战。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上,从4时30分开始,南朝鲜军1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分3路向志愿军阵地进攻。志愿军第135团第1连以步枪、机枪火力大量杀伤敌人,连续打退了敌人4次击。8时,敌人又以1个营的兵力强攻。坚守阵地的勇士们与敌人进行激烈争夺,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

11时,敌人又以1个营的兵力,发起多路冲击。指战员们英勇奋战,沉重地打击敌人。机枪手陈治国在机枪射击台被打坏后,毅然用自己的双肩代替射击台,让副班长射击,给进攻的敌人以重大杀伤。但陈治国却不幸中弹牺牲。战士孙子明身上4处负伤,坚持不下火线,接连把手榴弹、爆破筒投敌群,毙敌80余人。最后,为掩护战友战斗,他入敌群,拉响3颗手榴弹,与2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至13时许,因表面阵地全被打坏,第135团第1连的200多勇士在与敌人先后3个营的兵力激战9小时、击退敌人10余次进攻后,自己也打得只剩下20来人,已无力再战,随即退守坑道。

这样,除9号阵地外,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全部被南朝鲜军占领。当日20时,志愿军第15军乘敌立足未稳之际,以4个步兵连,在全部炮火支援下,分4路向敌人发起反击。在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的战斗中,第135团第7连战士易才学,领战斗小组,以惊人的勇敢和练的技巧向前猛冲。他一个人用手雷、手榴弹炸敌人7挺重机枪和5挺轻机枪,连续毁敌人4个火力点,为反击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该连突击排排长孙占元,带领全排与敌人争夺阵地,不幸腿被敌炮弹炸断,但他仍然顽强地指挥战斗。当敌人从侧后反扑过来时,他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向敌人射击,连续打退敌人两次冲锋,毙伤敌80余人。

在子弹用尽之后,他紧握一枚手榴弹,向正在奋勇杀敌的战友们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呀,胜利是我们的!”当敌人扑到他身边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正在这时,战士王玉明和王明瑞冲了过来,端起冲枪向四周的敌人猛扫,并把手榴弹和炸药包投向挤成一团的敌人。志愿军反击部队在坚守坑道部队有力配合下,战至22时,全部恢复阵地。10月15—18日,敌我双方形成了拉锯式的反复争夺战。白天,联合国军使用大量兵力发动进攻,占领表面阵地;而到了夜间,反击部队在坑道中的坚守分队配合下,发动反击。但是反击部队要从较远的几千米以外接敌,经常遭到敌强大的火力截击,伤亡过大,致使进入攻击出发位置后的力量不够,导致阵地得而复失。为减少伤亡,18日起志愿军暂停反击。

于是志愿军决定,利用黑夜将5个连的兵力秘密潜入坑道和攻击位置准备于第二天发动反攻。1952年10月19日17时30分,在103门山炮、野战炮和榴弹炮的混合火力准备后,早已经埋伏在坑道中的部队分兵两路,同时向占据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之敌实施反击。激战到午夜,全部恢复了地面阵地。

这次的战斗中,在打下597.9高地4号、5号阵地后,由于0号阵地上敌人火力点非常猛烈,进行疯狂射击,使得前进的志愿军部队受阻,几次爆破未能成功。在此情况下,第135团第2营营部通信员黄继光主动请缨,带领战士肖登良、吴三洋2人,去执行爆破任务。在炸掉敌人几个堡垒后,由于敌火力过于猛烈,吴三洋中弹牺牲,黄继光、肖登良身负重伤。

于是,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身体,慢慢地匍匐爬行,在接近敌人地堡射击点的时候,勇地跃起来扑向敌人最后一个火力点,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顿时碉堡哑火了。在敌人火力点哑了时刻,后续突击队们马上冲了上去,砸开地堡的大门,直接扔了手榴弹进去,这个地堡终于被消灭了。突击队顺利夺回了敌人占领的阵地,用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铸就了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20日凌晨,山头上的敌人全部被消灭了,红旗插上了0号阵地。3号阵地随后也恢复了。597.9高地上爆发出胜利的欢呼声。第45师的另支防守部队也在炮火掩护下,以迅速勇猛的动作,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地面阵地。

从10月14日至20日的7天7夜里,敌人先后投入17个营的兵力,每天轮番攻击使用的兵力平均约4个营,最多时达六七个营。面对敌人的轮番攻击、猛烈的炮火射击和密集的飞机轰炸,我表面阵地虽然全被摧毁,但志愿军第45师依托坚固的坑道顽强抗击,坚决与敌反复争夺,毙伤敌人7000余人,使敌人一次又次遭到惨败。一但凶残的敌人并未甘心失败,继续调动兵力,准备发动更大的攻势。10月20日,第15军向全体指战员发出号召:“紧急动员起来,粉碎敌人报复性进攻,争取更大的胜利。”10月20日,志愿军第3兵团根据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指示,决定以刚从金城前线撤下来正陆续开往谷山地区休整的第12军,担任上甘岭的战役预备队,陆续开往上甘岭地区,准备参加决定性反击作战。同时,指示防守部队,以坚守坑道为主,并集结力量,补充粮弹,为进行决定性反击做准备第15军根据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抓住敌成营成团冲击这一有利时机予以大量杀伤”的指示,令第45师重点转坚守坑道作战,准备进行决定性反击。

同时,以第15军第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防务。为了大反击的胜利,还给第45师补充1200名新兵,以充实和重建战斗连队。从10月21日开始,联合国军围攻志愿军坚守坑道的部队面调整部署,将遭重创的美军第7师在汉滩川以东的防务和进攻597.9高地的任务交给南朝鲜军第2师,美军第7师则西移,以防志愿军从汉滩川以西向其侧翼出击。10月21日—29日,敌人用尽各种毒辣手段破坏志愿军坑道,用炸药包炸用喷火器烧、用铁丝网围、用土石块堵、用毒气熏,妄图切断坚守坑道的第45师部队与后方的联络和供应。敌人的残酷破坏和围攻,使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每时每刻都经受着严峻考验,忍受着难以想象的折磨。当时,坑道外气温已降至摄氏0度以下,坑道内穿单衣还直冒热汗。

炮击的震动使坑道内连煤油灯都点不着。硝烟、血腥、屎尿和汗臭味混在起,使空气污浊得令人室息。但坚守坑道部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团结一致,克服缺粮、缺弹、缺水和空气污浊的困难,誓与阵地共存亡,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热情,同敌人展开了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当敌人投掷手榴弹、炸药包,企图炸毁坑道口时,指战员们就前仆后继,数十次接连冲出坑道与敌斗争。

同时敌机轰炸,切断了五圣山至前沿坑道的所有道路,致使上甘岭各个坑道中粮弹告,滴水无存。以牺牲生命为代价送到坑道中的饼干,指战员们却无法下咽。因为他们的口腔里已分泌不出一丝唾液,饼干到了嘴里,即怎么也咽不下去。迫不得已,一些战士只好往嘴唇上抹牙膏,还有的战士趴到石壁上舔那湿润的岩石。有的坑道派人出去抢水,常常水没抢回来人却牺牲了。

到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有人打破害羞,提出可以用尿解渴。这个提议立即被采纳,为了保持体内水分,还规定每次只能一人尿,大家轮着喝。干部带头端起来,说“喝,就当它是光荣嘛秦基伟军长得知此事后,眼眶湿润了。他给第45师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物资送进坑道。”并特意叮嘱,要“多送萝卜,既解渴又顶饥。”于是,火线运输员一拨一拨派出去,却拨一拨倒在封锁线上,最后送进坑道的物品微乎其微。

后来,秦基伟又听说,坑道里的战士们吃萝卜多了感到烧心便命后勤部的人员星夜赶往平壤采购了几万斤苹果。可是敌人的炮火实在太猛了,没有一筐的苹果通过封锁线。最后,第135团第5连19岁的运输员刘明生,背着沉重的弹药,带着一个苹果,冒着敌人的炮火,进到了坑道中。就是这一个苹果,大家谁也舍不得吃,每人一口,转了几个圈,还是那个苹果。

电影《上甘岭》里,老王送苹果到坑道的一节,就真实反映了这个动人事敌人的严密封锁,也使得滴酒精、一团药棉也进不了坑道。无药可医的伤员们,只有任伤口溃烂、疼痛。他们只有靠坚强的意志坚持、坚持、再坚持,等待着胜利。为了抢救伤员,坑道里的卫生员尽了最大努力。他们冒死爬出坑道拣敌人照明弹上的降落伞做绑带;扯敌人死尸上棉衣里的棉花做药棉和急救包;找断枪管和锹把做夹板,给伤员固定断肢。在10月底的朝鲜,已是严冬,鹅毛般的雪花掩盖了上甘岭。可在拥挤不堪的坑道里,志愿军指战员们穿着衬衣还是汗流浃背。坑道中的勇们,苦放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顽强地与死神和敌人抗争。10月29日,3个火线运输员拼死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来到597.9高地的1号坑道,他们不仅带来了坑道中急需的食品,而且还带来了两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是祖国人民慰问来到五圣山前线慰问第15军的勇士们;二是上级决定于30日晚对上甘岭两个高地上的敌人进行决定性反击。

听到这一喜讯,坑道里群情振奋。“打出去,打出去,消灭敌人,消灭敌人!”激动的喊声在坑道中回响。这些英雄们终于盼来了反击的一天。于是,第15军决定,在反击目标上不采取“两个拳头一起打”的办法,而是先集中全力夺回597.9高地,待巩固后,再夺回537.7高地北山。志愿军总部根据战场态势,决定第15军左右邻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65军向当面的联合国军的10多个重要目标发起猛攻,以配合第15军在上甘岭方向的作战。从10月28日起,志愿军开始向597.9高地进行炮火准备,摧毁南朝鲜军第2师的地堡和其他防御设施,并以迫击炮进行监视射击,阻止敌人恢复工事。为了迷惑敌人,同时对537.7高地北山进行试射。到10月30日反击发起前,597.9高地上敌人的碉堡、工事大部分被摧。10月29日夜晚,志愿军第15军2个连隐蔽进入坑道,准备同坚守坑道的部队一起反击597.9高地之敌。10月30日20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以往志愿军都是在黄昏时分发动反击,而那天天已黑了,志愿军那边还是不见动静,南朝鲜军第2师的官兵以为已熬过了“黄昏关”,纷纷躲进地堡里避风养神。他们哪里知道,就在他们暗自庆幸又可以过个安稳之夜时,第15军133门大炮,正从五圣山后的山沟里悄悄地抬起了头,瞄准了早已测定好的目标。

21时许,志愿军配属给第15军的1个“喀秋莎”火箭炮团,也从隐蔽的山沟里开了出来,占领阵地,准备进行两次齐射。22时,133门火炮齐声怒吼。成千上万的炮弹从不同的角落里飞出,向597.9高地覆盖过去。597.9高地受惊般地震动了一下,旋即便被烈焰烟尘吞没。5分钟的炮火急袭后,按预定计划,炮火向纵深转移,志愿军反击部队则是又打枪,又打信号弹,佯装进攻状。南朝鲜军第2师官兵不知是计,以为志愿军发起进攻。在指挥官尖利的叫骂声中,南朝鲜兵一个个钻出地堡,进入阵地。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刚刚拿起枪后,志愿军猛烈的炮火又折了回来,对他们一顿猛轰。

这还不算,“喀秋莎”火箭炮团开始发声了。仅仅7秒钟时间,350多发火箭弹就全部倾泻至南朝鲜军第2师的阵地上。战后查明,火箭炮团的这次齐射,把南朝鲜军第2师的第二梯队和炮兵群杀伤殆尽。22时25分,一线部队步话机的耳机里突然发出丝丝的声响,接着传出了指挥员的口令:“开火!”这是发起反击的密语信号。坑道里的指挥员急忙摘下耳机,立即发出了人人渴望已久的命令:“反击!”

顿时,坑道里的3个连迅即冲击坑道,向敌发起冲击。坑道外第45师的5个连和第29师的2个连也迅速进入战斗,对敌实施两面夹击。志愿军急风骤雨般的炮火和潮水般的冲锋,把南朝鲜军第2师打乱了套。597.9高地上南朝鲜军的电台里传出一片惶恐的呼救声。

激战到凌晨2时左右,最后一个反击连队第134团第7连,冒着敌人的炮火,怒潮般冲上1号、3号阵地。他们来得正是时候,此时南朝鲜军的2个连正拼命向这两个阵地反扑。第7连的勇士们了一阵猛打,将其打退,并乘勢一阵追杀,顺手收复了7号阵地。至此,30日夜的大反击暂告一段落。反击虽然没有全部收复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但主要高峰和其他几个主要阵地都已被15军的45师牢牢控制住了。当日夜间,共歼敌1500,将一个南朝鲜的建制营打废。

10月31日,凌晨4时,敌人发动更大一级别规模的反扑。由南朝鲜军和埃塞俄比亚营充当主要攻击力量。在一天之内敌人共发动了40多次进攻,一天后,南朝鲜军第31团便报废了。11月1日-5日,联合国军每日发动1-6个营的兵力,对597.9高地展开猛烈进攻,曾经一度打入阵地。于是,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的两个营先后投入战斗,与相邻的第45师防守部队紧密配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多次进攻。

1月11日16时25分,第31第92团以2个连,在110余门火炮支援下,分两路发起冲击,激战至11时,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夜,该团增强兵力,抢修工事,加强防御。11月12日至14日,打退南朝鲜军2个营至1个团兵力的多次攻击。14日夜,第93团主力加入战斗。至1日,又打退南朝鲜军1个排至1个团兵力的冲击70余次。

1月18日,第34师第106团接替第93团加入537.7高地北山作战,激战至25日,打退南朝鲜军多次进攻。敌人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遂告结束。上甘岭也因此成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伤心岭”。美军不得不悲哀地宣布:“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上甘岭)上是打败此役。”

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表明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对抗击强大火力的突击、增强防御稳定性有着巨大作用。上甘岭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组织起大规模的进攻,朝鲜半岛的战线基本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也为之后的谈判获取了更大筹码。在朝鲜出版的地图中,找不到五圣山地区,却标出了上甘岭。

而参战的15军45师原本是二等部队因为上甘岭一战而进入一等主力的行列。据说15军就对38军万岁军很不服气,跟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商量能否将“万岁军”给他了,彭总笑笑不说话。后来中国在组建空降兵部队的时候,特意让空军司令刘亚楼挑选一支部队,刘亚楼司令特意挑选了15军,他的意思是15军打出了国威,也要让全世界知道有个15军。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力师(15军46师和38军的112师)也抵挡不住的,为什么偏偏败给了籍籍无名的15军45师?他们只能解释,上甘岭的失败似乎不是输给了人力.而是输给了天意,冥冥之中神秘莫测的天意。他们当然不知道电脑模拟出的只是机械的数字,永远也无法衡量一个民族觉醒后迸发的精神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fxiaohaopifa.com/cf/5205.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