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敌营 电视剧,霍去病是如何打仗的

游戏资讯 135

冲出敌营 电视剧,霍去病是如何打仗的?

霍去病独创了一种“长途奔袭”的战法,据说首战告捷,斩敌2000余人,匈奴单于的叔叔一个毙命,一个被俘,而霍去病却全身而退。

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以表彰他勇冠三军。

不久,霍去病两次参加河西大战,率部长途奔袭,一路猛进,杀敌无数。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无数汉人家破人亡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19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头号战神。

霍去病的巅峰之战:率军奔袭两千多里,以15000人的损失数量,歼敌7万多人。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今蒙古狼居胥山一带。

可以看出,霍去病打战,确实是能够杀敌很多,汉军却伤亡极少 ,那么霍去病到底是如何打战的呢?

其实还是这么两个方面的作战能力和策略。

其一、霍去病敢于长途奔袭,寻找敌方的薄弱环节,打蛇打七寸,避实就虚,不打则已,打则必胜,他还善于“出其不意”,曾经领着他的800铁骑冲进了驻扎着几万人的匈奴大营,杀死匈奴官兵无数,自己仅伤亡了几个人

中国历史上,大概找不到像卫青和霍去病这样一对名声显赫的名将组合了。

他们两个人既是舅甥,又同为大汉帝国的将军,都在征伐匈奴的战斗中立下丰功伟绩,两个人就像双子星座一般,在名将的银河中格外引人注目。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家里当差的。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府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汉武帝打击匈奴,卫青率领骑兵三万追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还离得很远,就一点儿也没防备。

未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随军出征。

霍去病少年骁勇,他是河东平阳人,从小跟着卫青学习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杀敌报国的本领。他平时沉默寡言,勇于担当,受舅舅影响,一直想做一个抗击匈奴、保卫边疆的将军。

汉武帝时期,匈奴再次进犯汉朝边境,霍去病听到这个消息后坚决要求上战场,当时他只有18岁。汉武帝知道霍去病武艺高强,便同意让他跟随舅舅一起上前线。

于是卫青任命霍去病为骠骑校尉,让其统帅800精锐骑兵。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让他带领着骑兵去找匈奴部队。

他们向北跑了一阵,一路上没瞧见匈奴兵士,一直赶了几百里路,才远远望见匈奴兵的营帐。

这时,霍去病却沉着老练地仔细观察了一下敌营,然后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急,这里的匈奴兵是我们的数倍,如果硬闯,我们一定会吃亏。

现在天还没亮,里面的人一定料想不到我们会突袭。

咱看营地中间的那个帐篷最大,里面住着的肯定是首领。咱们一会儿从后面悄悄包抄过去,杀他个措手不及,说不定还能抓住个匈奴大将军。

大家觉得霍去病说得有理,于是都跟随他悄悄绕到了大帐后面,这时,营帐中的匈奴将领都还在睡觉,帐外守卫松懈。他们怎么也没料到,汉朝的兵马这么快就能找到他们。

霍去病在舅舅的影响下,自幼精于骑射,敢于长途奔袭。

他们偷偷地绕道抄过去,瞄准一个最大的帐篷,猛然冲了进去。霍去病眼明手快,一刀杀了一个匈奴贵族。他手下的骑兵又活捉了一个。

匈奴兵没了首领,四处奔逃,八百个壮士追上去,又杀了两千多名匈奴兵,才赶回大营。

此役,霍去病“出其不意”,领着他的800铁骑冲进了驻扎着几万人的匈奴大营,杀死匈奴官兵无数,自己仅伤亡了几个人。

战斗结束,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

此后,霍去病又参加了收复河西之战。他不负众望,连连大胜。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19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汉军战神。

汉武帝任卫青为大将军的时候,连他的三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也封为侯。卫青推辞说我几次打胜仗,都是部下将士的功劳。

我那三个孩子还都是娃娃,什么事都没干过。要是皇上封他们为侯,怎么能够勉励战士立功呢!

汉武帝经他提醒,就封了卫青部下的七名将军为侯。

后来,匈奴又来犯。汉武帝就派卫青和霍去病率领众将军和大队人马去抵抗匈奴。

其二、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之时,霍去病率部奔袭2000多里,以15000人的兵员损失,歼敌70000多人,俘虏匈奴王爷3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共83人

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颇有点“独孤求败”的霍去病,长途奔袭在漠北。

霍去病不愧是汉武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受舅父的影响,霍去病童年时学习就很勤奋,擅长骑射,长大后更是受到汉武帝的精心栽培,成长为一名抗击匈奴的名将。

由于他英勇果敢,又能全面掌握抗击匈奴的战略战术,年纪轻轻就能独立指挥军队,不仅两次出击河西,沉重地打击了匈奴、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还深入漠北攻击匈奴左贤王的部队。

公元前120年秋,一万多匈奴骑兵突然袭击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1000多人。

因此,汉武帝决定再次对匈奴反击,以平定汉朝边境。

不久,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他们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

霍去病领兵从代郡出发,大胆地起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

汉军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横穿沙漠,行军两千多里后与匈奴左贤王相遇。

在汉军的猛攻下,左贤王大败而逃。

这次战役中,汉军活捉了匈奴屯头王、韩王和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0余人,共歼敌七万人,匈奴左贤王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霍去病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直逼至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其威望居然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

此时的霍去病正是无限风光的时候,汉武帝刘彻就像当年喜欢卫青一样,特别倚重于这个年轻的小将,而卫青则老矣。卫青时代就这样结束,而年轻、勇猛、善战的霍去病时代开始了。

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22岁。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此役,也是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歼敌7万多人,匈奴远遁,直到漠北。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每战皆胜,深得汉武帝信任。

这时候,汉军各路将军的部队都跟不上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人马,他的人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训练的,每次作战都冲在大军的前面,常常取得卓越的战功,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军之冠。

前后,凡七次征匈奴,功绩卓著,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公元前117年,24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病逝于军中。

据说,北征途中,他因饮用匈奴染过瘟疫的水,因此才英年早逝。

汉武帝为此悲痛不已,他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身着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一直护送到茂陵墓地。

为了彰显霍去病威震匈奴的赫赫战功,特意模仿了他曾经征服过的祁连山,为其在茂陵修建陪葬墓。

卫青和霍去病同为汉武帝时代战功卓著的大将,但因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人品。最终卫青以他仁厚的人品厚德载福,功德圆满,福寿荣归。

而霍去病却因其一直养尊处优的人生而为人豪迈,虽然武功卓著、英才逼人,却如一颗耀眼的流星,英年早逝,令人叹息。而霍氏家族后来的命运也是大起大落,让人感叹。

霍去病天降之才,注重方略,用兵灵活,比较善于大迂回,大穿插,长途奔袭敌军。

此战虽然汉军大胜,但损失也很大,14万马匹归来时只剩下不到3万。匈奴伊稚斜单于败后,远遁西北,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总而言之,霍去病善于“选锋”和“奔袭”,用精锐部队打头阵,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霍去病供给自己的军队,削弱敌军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解决了军队的物资问题,他取食于敌、千里奇袭的本领在汉军中是独一无二的。

对霍去病流星般灿烂的短短一生,除了奇迹,就是辉煌。霍去病第一次从军出征就创造了奇迹。

当年霍去病十八岁,跟随他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出塞北伐。对卫青来说,这次北伐虽没有失败,也算不上成功,有胜有败。

但对霍去病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战争历史上亮相,他赢得了头彩。卫青从自己率领的十万大军中,精心挑选出八百名最精锐的骑兵,交给霍去病指挥。

相对于十万大军的远征作战,这八百人应该是精锐中的精锐。

纵观霍去病所有的军事业绩,基本都是从豪迈和睿智这四个字来的。他的很多军事行动,都可以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都有全胜或者完败的可能性,霍去病每次都行若无事,毫不犹豫。

其大将之风,豪迈之气,睿智之力,可见一斑呀!

霍去病的战略战术确实厉害,他的很多精彩的打战方法,应该是值得后人重视和借鉴。

冲出敌营 电视剧,霍去病是如何打仗的

谁才是三国最强二人组?

这五个组合里明显关羽张飞组合最强,然后依次是颜良文丑、许褚典韦、马超马岱,而孙策太史慈组合最弱。

我们首先可以看一下这十人里在公平情况下直接交手以后的结果:

1、关羽对许褚:下邳之战关羽曾经击败许褚和徐晃联手,明显关羽强于许褚。

2、关羽对文丑:延津之战关羽三合杀的文丑心怯,虽然文丑心怯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肯定交手以后发现敌不过关羽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冠以也强于文丑。

3、张飞对马超:葭萌关之战张飞对马超两人先后大战了两百多合不分胜负,可以认为武艺相当。不过考虑张飞大马超十岁,大家都在巅峰期的话应该张飞略强。

4、张飞对马岱:葭萌关之战张飞十合击败马岱,两个人武艺起码差了两档。

5、马超对许褚:渭河之战马超和许褚大战两百多合胜败难分,可以说是同一水平,即使马超略强一些,也强的有限。

6、许褚对典韦:曹操平定汝南、颍川时,许褚和典韦曾经大战一天战平,也是旗鼓相当。

7、孙策对太史慈:神亭岭之战孙策和太史慈两人打了一百多合没能分出胜负,也是同一级别的武将。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下通过间接方式进行比较的结果:

1、颜良在白马之战二十合击败徐晃,表现优于和徐晃五十多合战平的许褚,而且时候许褚不敢出战,所以颜良强于许褚。

2、延津之战文丑短时间内杀败徐晃,表现也是优于许褚,所以武艺也是要比许褚强。

3、太史慈曾经和张辽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两个人武艺相当。而张辽曾经战平张郃,但是张郃面对马超时二十合就败走,所以太史慈明显弱于马超。

结合直接对战结果和间接方式比较结果看,在这五个组合十个人里,可以分成五档:

表现最佳的无疑是关羽,他在正面交手中击败过许褚、文丑,也是《三国演义》里少数直接击败超一流武将的记录。

其次是颜良、文丑、张飞,他们都要强于许褚、马超这个级别。

许褚、典韦、马超三人水平相当,紧随其后。

孙策、太史慈是第四档,大致能和马超这个级别的打上二十合。

马岱明显是武艺最差的一个,他连魏延也打不过,在《三国演义》里属于二流武将。

因此就组合来说,关羽、张飞组合不仅武艺高,而且亲如兄弟,长期一起征战,在战场上配合也默契,无疑是最强的一对组合。

其次是颜良和文丑,许褚、典韦组合排在他们后面。而马超、马岱组合虽然马岱武艺不行,但是马超比孙策、太史慈强出太多,足以以一对二,因此排名要高于孙策、太史慈组合。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变态?

军事能力有多么变态,我们来用军事事实来看一下。

少年时期的李世民能文能武,十六岁那一年展现了其军事奇才,而且还是救驾之功。

公元615年的八月,隋炀帝杨广被困雁门,被十万大军重重包围,杨广命各地诸侯出兵勤王,其中就有跟随云定兴将军的李世民。

李世民根据大致情况作出判断,始毕可汗围困天子必定认为我方无法救援,要是我们在白天快速行军,过程旌旗飘扬,尘土四起,有虚张声势的作用,让敌人以为我方大军压境,吃掉区区10万,完全是塞牙缝,敌人闻风丧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始毕可汗受到各地诸侯起兵勤王,气势汹汹,可一时还无法攻克雁门。如果继续待下去,就有可能遭到反包围,得不偿失,就跑路了。

隋炀帝不知道是过了几年,李世民将是分割自己王朝凶手之一。

这就是十六岁的李世民所展现的军事才能,十六岁的我还在为学业而苦恼。

可这只是李世民军事才能的冰山一角。

在李世民十九岁的时候,在浅水原的战役中,在己方士气低下,也明白士兵的士气对军队有很大的影响,这时候不是追究战败失败的原因,而是让军队恢复战斗力。

李世民发表一番激情演讲,大概意思是我军打了一场败战,士气低下,敌人打了胜仗,骄傲,有一股唯我无敌的气势,这是优点亦是缺点。因为敌人对我们的轻视就是最大的错误。但我们身上有一股“知耻而后勇”的勇气,更有一份对胜利的执着。

这一份演讲下来,彻底讲将士们的狼性激发出来,他们只在等待一个机会,而李世民就是那一头狼王。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双方僵持六十天左右,薛仁杲的军队粮草跟不上,陆续出现断粮的情况,这一情况被李世民察觉,认为久等的战机来了。

李世民在浅水原布下埋伏,引诱薛仁杲率大军前来,打了一个漂亮的战斗,歼敌几千人。

李世民觉得不过瘾,亲率2000骑兵追击逃窜之敌,在我军的乘胜追击,势如破竹,薛仁杲怕了,投降了。

浅水原战役的胜利消除西顾之忧,保障了关中安全。

唐王朝本计划一举平定中原的时候,远在河东的刘武周正在兴风作浪,一口气把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太原给拿下了。

这可把李渊难受的要死丢哪座城池也不能丢了太原呀!

李渊这时候想到自己二儿子李世民是可以扭转这一败局的人,此时的刘武周大军挥师南下,只要跨过黄河,可直接兵指长安。

这时候,李世民站了出来说“愿假精兵三万,必能平殄武周”。

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结冰之际,率军从龙门踏冰渡过黄河,进驻柏壁,与宋金刚主力对峙。

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小胜了一把,士气高涨,部下纷纷请战认为此时应该乘胜追击。可李世民认为决战时机未到,需要隐忍。

武德三年初夏,河东地区的平静被打破,刘武周由于作战失利,而且粮草告急,不得不撤退,可李世民就死死咬住,不松口,李世民一旦抓住机会,就绝不会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最后是收复失地,河东地区收复,即将开启逐鹿中原,谁胜谁败,我们拭目以待。

这时候,李世民只有二十岁,就有如此战绩,实在是令人佩服呀!

说起来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得不说的是虎牢关战役,李世民率3500玄甲精兵支援虎牢关,大破窦建德十万余众。

想要以少胜多玩的更多的心理战,也是一场闪电战,需要牢牢掌握战场时机,机会也许就那么一次,毕竟实力悬殊。如要获胜,就必须兵行险着。

李世民派出300骑兵诱敌,窦建德自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战机,出兵围剿李世民的骑兵。

窦建德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亲率3000左右的骑兵,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敌营来回穿插,擒贼先擒王,追击数十里,杀了三千多人,平均下来每个人才杀了一个,俘虏了五万人。

这不得不佩服李世民对时机的把握,对人心的掌握。

不妨想象,李世民身披金甲,跨做骏马,身后是旌旗烈烈,尘沙避日,策马奔驰,意气风发。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是非常变态的,是一位合格的统帅,他应该感到庆幸的是,手下有一群敢为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比如李靖、李勣、秦叔宝、程咬金等人。

李世民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群人的成功。

以上是@笔说文史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笔说文史,一个爱看书的少年郎,愿用笔书写历史的风云,跃然纸上,想回到过去,看看历史的车轮是如何向我们走来。

战国四大名将究竟谁最强?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出自千字文,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他们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了战国末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其实说第一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答案,一般来说白起强于王翦,李牧强于廉颇,所以大多数人认为最强的人都在白起和李牧之间。

其中王翦和李牧就有这样的对决:

王翦老成持重六十万大军击败楚国名将项燕的灭楚之战成为其一生的代表。而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百年一遇的大地震,秦军再次攻赵,这次王翦对李牧,双方相持不下,最终王翦以反间计除了李牧,李牧死,赵亡。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一生代表: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李牧用兵往往先退一步后发制人,利用多兵种配合以钳形攻势夹击。

最后再看看白起: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杀敌百万,人送绰号人屠。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最高水平,没有之一。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分而化之,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长驱直入,千里杀将,并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攻其不备。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利用地形实现战略合围,再分割包围聚而歼之。

毛泽东:“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其实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白起为战国四名将之首,用兵如神,实乃天下无敌。

武力值最高的是谁?

那肯定要推词中之龙辛弃疾,他不光军事才能,他的武功也是真的高。

1162年出生在济南遥墙四凤闸村,那个时候山河破碎,他爷爷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像霍去病一样驱除异族,恢复大好河山,所以取名弃疾,字稼轩。

他加入耿京的部队后从一个类似八品官的位置一路杀上高位,靠的可不是笔杆子。后来耿京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去联络的这个重要的任务当时很自然的就交到了辛弃疾手上,辛弃疾也不辱使命成功的与南宋朝廷对接,但在他回程的路上却传来了噩耗。起义军中出现了叛徒张安国,在辛弃疾不在的这段时间张安国竟然将耿京给杀了,首领一死起义军内部顿时军心大乱,没多久就分崩离析了。

弃疾听到这个消息,当时一股怒气自心底升起,没有多想辛弃疾率领着身边这五十多个人,直接冲进了敌军几万人的大营,要将叛徒给捉回来亲手惩治。最后在万人大营里把叛徒砍了后安然无恙的提着叛徒的脑袋冲出了敌军大营,这胆气,不比赵子龙差多少!

写词只是无奈,将家国天下和一生的才华及悲愤都放到了诗词里,如果南宋皇帝靠点谱,我们可能真的会看到又一个霍去病的崛起,而且是文武双全的霍去病!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fxiaohaopifa.com/cf/663.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