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f小号 正文

中班滚来滚“趣”安吉游戏案例

cf小号 2

滚来滚去“趣”游戏案例

中三班 颜芳萍 2024.12.12

一、游戏背景:

我们幼儿园户外新投放了一批安吉游戏材料,每个班的孩子可以连续玩一周,这周是我们班幼儿初次体验积木区。积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建构材料,多种长度和形状的积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通过多种方式感知探究积木的世界。在游戏之前我们教学主任秦老师带领所有老师对各个区的游戏材料和玩法进行探讨以及在游戏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安全事项。教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便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更好地观察和记录。

活动当天,教师告诉孩子们将要去一个新的户外区域玩,叫作积木区。来到活动场地后,教师简单介绍了这个区域游戏材料分类摆放的位置,并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对积木的形状、大小情况进行了基本感知,但没有介绍玩法,以便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

在户外玩大型积木区,中班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用积木来搭建房子,他们最近经常玩的是先搭高然后再把它推倒,并不断重复。慢慢地有的幼儿就开始关注圆柱体的滚动与撞击现象。甚至有的孩子为此搭建了一个专门的滚动撞击实验平台以便探索这个现象。

二、游戏案例:

片段一:户外自主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来到户外积木区,场地很大,积木也丰富多样,孩子们非常兴奋的“工作着”。只见他们三三两两的进行积木搭建,有的用积木围出一个长长的轨道,有的搭建了一个方形的或者圆形的区域。左高嘉、张晋毓也在忙碌工作起来了,由于孩子们比较喜欢我们户外滑滑梯从高处快速往下飞驰的感觉,所以在今天的积木区游戏活动中张晋毓小朋友和左高嘉就去材料区选择了长长的圆柱形积木一块,大圆形积木一块,还有一个长长的木板。只见左高嘉将圆柱体竖在地上,将长方形木板搭上去留了一截并在木板的底端用大圆形的积木挡住,这样就行成了一个有倾斜角度的斜坡,此时他将手中的小的圆形积木从高处向下滑动。当他们准备开心玩耍的时候,我们班李逸诺小朋友缓缓的走过来,重新将这三块木板调整了一下位置,只见他将长方形的木板的一端正好搭在圆柱上,转身在旁边拿了一个短一点的长方形木板当锤子将圆柱体木板和地面的大圆形木板轻轻的锤了几下,在他心里这样的摆放似乎比刚刚更加的稳固。用完了木板之后,他顺手将它放到地面大圆形木板上,好当做一个障碍物来抵挡上面滑下来的小圆形积木,进行相互撞击。接着左高嘉小朋友就拿着小圆形积木从高处往下滑,后面只见他拿着一块儿正方体的实木也从高处滑了下来。感觉圆形积木滑动的更快,而正方体的积木由于受到阻力滑的很慢。在这个时候左高嘉小朋友又进行了另一种方式的尝试,他将圆形积木从低处向高处滑动,多次尝试后失败。最终他们还是选择用圆形的积木进行滑动玩耍。李逸诺小朋友又尝试了起来,将一块圆形积木随意放在木板上,但是没有滑动两下就从木板上滚了下来,此时左高嘉小朋友将旁边张晋毓小朋友手中的圆形积木一起放在木板中央再次进行滑动,此时滑道变得更长,三位幼儿再次体验到了滚动和撞击带来的乐趣。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_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

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_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_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_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

分析案例:

《指南》中指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近期孩子们在建构区自主游戏中搭建房子时,发现了圆柱体可以滚动的特点,本次游戏时,左高嘉将长木板与地面进行了简单的组合,形成一个斜面,他将小圆柱体从高处滚了下来,同时对圆柱体在斜面的滚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次的尝试。从刚开始的圆柱体到后面的正方体,孩子们发现由于正方体有四个角在滚动起来受的阻力比较大,所以就会在中途掉下来但是圆柱体可以在斜坡上更长时间的滚动。由于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还比较欠缺,他们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验来获得体验感。

片段二:经过刚刚的游戏经验左高嘉和李逸诺又尝试将小长方形木板和圆形积木一起放在斜坡上滑动,玩了几个来回以后,由于孩子们的手脚的拌动,搭好的滑滑梯瞬间就会倒下。此时李逸诺小朋友可能觉得没有意思,就将长方形的木板拿起来放在两块儿短的木板上面架起来,然后再在上面放上一个重重的圆柱形木板压住,但是他好像又发现长长的圆柱体对他是一个阻碍。所以他又将他拿了下来。然后就形成了在底下两块木板支撑之下。上面放着一块儿长长木板的桥面。李逸诺小朋友又在上面放了两块短的小木板进行开回滑动,乐此不彼。他进行多次尝试,由于受到旁边方子润小朋友游戏材料的干扰,他搭好的框架经常性被破坏,但是宝贝并没有放弃,思考片刻他进而向旁边的空地转移材料不再受他人的干扰又搭建了起来。由于木板是被架空的,上面的两块小木板。在左右滑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匀,当他们走到另一端的时候,整个框架就会自然的倒塌,貌似宝贝越挫越勇并没有想放弃的感觉。

此时李逸诺小朋友将自己的材料转移在靠近两个彩色滚筒的角落又搭建了起来。这时候他在底下又添加了两块小的长方形木板,并平均的竖在地上将上方的长木板牢牢的架起来,一座坚固的大桥瞬间被他的小手牢牢的矗立在地上。只见他顺手拿了四块小木板架在上面,接着用手拿着最后一块木板均匀的在大桥上面滑动,随着一块块木板掉了下去,但是他建起的大桥再也没有倒塌过了。此时看到他脸上洋溢着无比开心笑容,老师也打心底为他感到高兴。

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_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

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_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_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_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_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

分析案例:

结合《指南》:幼儿的学习是在探究具体实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上不断进步的。当李诺小朋友发现他们架起的斜坡在滑动和周围材料的绊动下不停的倒下,他干脆将长木板平稳的架在两块儿底板上,此时就形成了一个平稳的轨道,但是这个平面的轨道也不牢固。李逸诺小朋友通过在底下用四块木板均匀的支撑,那么滑动时受力就平稳了,再没有倒塌了。

从寻找方法中可以看到,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没有退缩,虽然这一次的问题解决带有一定的偶发性,但我看到了孩子非常强的预估能力,并通过多维度的操作进行反复验证,体现了专注思考、严谨探究的学习品质。“灵光一闪”的成就感更激励了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

片段三:第二天我们又带着孩子来到了前操场的积木区,只见左高嘉带着一群小朋友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我走过去问他们:“孩子们,你们在搭建什么呢?”他们笑着说:“我们是在搭建高铁轨道。”只见他们用厚厚的木板挡在两边,中间形成了一个狭长的轨道,此时的轨道没有被架空,而是在平地上进行。在轨道中央他们放着一块长长的木板,并用手推着向前移动,也将圆柱形木块滚来滚去,还在前面设置了各种障碍。远远看去,这个高铁轨道既长又宏伟。哇哇,孩子们太棒了!我突然想起来今天我们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就学到了社会领域的课程《坐高铁》。孩子们将我国高速运转的铁路系统搬到了幼儿园的操场上,真是太棒了!

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_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

幼儿园积木区游戏案例_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探索_幼儿园中班游戏个案观察笔记

分析案例:在游戏中,高嘉宝贝在直道滚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集体教学活动中知识的积累,对两边进行加固、加高围墙等方法让高铁在平稳的轨道上向前行驶。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会遇到各种的障碍物。但高嘉宝贝仍在欢乐、挫折和惊喜中持续调整直道宽度等进行向前移动的探索,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还会将平日所学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游戏实践中。

三、游戏总结:

优点:

1.幼儿的前期经验推动后续游戏的深入

物体滚动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尝试的机会,而幼儿也表现出了坚持探索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尝试改变及持续探索新的玩法,不断构建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在游戏的进程中,幼儿在不同阶段的经验积累和发展推动着游戏的不断深入,从最初发现滚动游戏,到设计不同的轨道,再到探索材料之间的变化,逐步发现了坡度与阻力关系,通过多次观察、尝试,试误、体验,不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一次次讨论交流中架构丰富的游戏。

2.游戏体现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存在一定序列“发展阶梯”的。本次游戏经历了四个阶段,发现游戏—斜坡轨道—设计直线轨道——创设高铁轨道游戏,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不断试误—解决问题”,自主建立问题意识,主动思考,建构新经验,不断推动游戏走向深入。

3.充足的游戏时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众多的机会

有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儿童就有机会与环境、材料进行持续、积极的互动,从而满足他们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在上述案例中,孩子们的探究持续很长时间,从一开始熟悉材料到后来灵活运用材料的不同特性进行游戏,从一开始运用圆柱在斜坡上滑行到后来运用不同材料探索滚动的奥秘,这一系列游戏的发生正是因为教师给予了时间、空间上的充分保障。也只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儿童才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对环境和材料的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

建议:

幼儿的游戏经验还不够丰富。在连续几天的游戏过程当中,孩子的游戏技能没有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分享、绘画、讨论让孩子们发表意见,进一步探索滚动和撞击的游戏感想。

儿童通过绘画等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和表达。孩子们涂鸦式的记录虽然很难看懂,但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游戏过程和思考。孩子们在把直接经验用抽象方式表征、向成人表述时,会思考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和想法;当看到自己的经验被表征、分享、展示时,他们会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想法、做法。

游戏后,教师可让儿童观看在游戏现场拍摄的照片、视频,组织儿童进行小组或班级分享,儿童在梳理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别人的想法和做法。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反思的过程。同伴间会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甚至质疑和反驳,产生新的认知。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分享和讨论中孩子的游戏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游戏的发展让我看到幼儿的游戏水平是螺旋式提升的。在游戏中,幼儿学会面对困难,在试误、挑战中生成新的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自我认知、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是天生的学习者、探索者、求知者。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一份热情与好奇,提高科学素养,与幼儿一起享受探索世界的秘密带来的快乐。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fxiaohaopifa.com/cf/15959.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