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f小号 正文

小班幼儿游戏中的评价

cf小号 2

小班幼儿游戏中的评价

郑晔

杭州市钱新幼儿园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现象的正确总结。因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小班幼儿可根据不同角色的行为相应地调节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其中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有良好的组织策略,让幼儿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保证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评价

引言:小班幼儿入园时间较短,缺乏游戏经验,在游戏中随意性强,同一游戏持续时间短,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游戏兴趣,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他们游戏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游戏评价环节,引导幼儿讲述游戏的经历、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游戏中获得的感受,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环节,丰富游戏经验,支持和引导小班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中的主要特点

1、小班游戏教学中以角色游戏为主

结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智特点,在游戏开展中选择的主要游戏类型人以角色游戏为主,这是因为角色游戏更能符合当前幼儿小班的动作、思维、想象和社会能力。角色游戏是指在创设的情景中,让幼儿可按照自我意愿,通过语言、动作和情绪表达,帮助幼儿创建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的游戏情景。由于小班幼儿在活动能力方面的不断增加,对活动空间的要求也日益加大,但其思维能力人发育不成熟,以丰富的想象力为主导。因此,在小班教学中,角色游戏占教学内容的主要地位,积极培育幼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相处能力,促进幼儿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小班幼儿在日常交往行为中动作大于语言,游戏教学更偏向于玩具教学

对于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尚不具备成熟的交际能力,在幼儿园的学习氛围中,更偏向于以玩具为主的游戏教学模式,并且以各种不同的东西来充当他们想象中的东西,以此来提高小班幼儿自身的游戏乐趣。例如,小班幼儿会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装扮成一个面包店的高级点心师,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则充当顾客,然后扮演顾客到面包店来购买东西,幼儿会将纸条充当“面条”,又或者将铅笔充当“筷子”,供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品尝”。

3、角色游戏可丰富幼儿的思想活动

角色游戏的出现,其发展过程和演练过程均是幼儿自由自主完成,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角色游戏作为其最喜爱且有自主自愿去参与的活动形式之一,更符合小班幼儿完全按照自我意愿和兴趣爱好来进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自我确定具体的主题,具体情节的开展,所需角色的人数,和会使用到的游戏道具等,让整个角色游戏的进展都存在于幼儿的想象世界中,但又真实有效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处关系,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中真正的主人

1、让小班幼儿自主评价游戏内容,提高幼儿游戏体验感

组织小班幼儿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更有利于小班幼儿彼此之间在游戏中的交流和分享,不仅能推动游戏情节的进展,更能够促进幼儿彼此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角色游戏结束后,幼儿自身都有属于自己的体验感受,但对于小朋友而言,由于年龄较低,比较缺乏更完善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如何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并一步步引导幼儿如何讲出来,如何更完整的讲出来,帮助幼儿梳理游戏中的进展。例如,在完成“幼儿园情景模拟”的角色游戏,让幼儿来扮演老师,照顾班级里的小朋友。

教师可引导幼儿问:“今天你们在幼儿园发生了哪些事情啊?”

幼儿:“今天有小朋友来幼儿园时,因为不想和爸爸妈妈分开,很伤心的哭了。”

教师:“那你看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啊?”

幼儿:“我安慰小朋友,并且还带着他很愉快的玩耍,让他知道玩完游戏,爸爸妈妈就来接她了。”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十分重要,让幼儿懂得他人的情绪,友好的帮其他小朋友疏通情绪,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而言,是十分有益的,他能感受到别人的不安的情绪,给予他积极、乐观的引导,带领其走出困境,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丰富了幼儿教学课堂,又有利于增加幼儿之间的情感,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强交流沟通的效果。

2、教师给予积极正面的指导并把游戏评价交给幼儿自主完成

角色游戏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而不断丰富的教学形式之一,在具体的游戏设计环节,幼儿是充分以自我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来布置游戏内容并开展角色游戏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结合幼儿在游戏中具体的表现,可适当引导幼儿规范幼儿的行为处事能力和参与游戏的情绪,让幼儿愉悦轻松的完成游戏全过程。幼儿是游戏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整个游戏都是随机性的,教师要充分认可和接纳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比如游戏主题方面,教师要按照幼儿的意愿开展。

结束语

幼儿在自由游戏场景中的表现是最真实的,教师要客观、真实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游戏动机,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客观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在游戏评价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游戏过程,共同商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鼓励幼儿自主创新游戏,发挥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fxiaohaopifa.com/cf/16425.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
Copyright2025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