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技什么意思,假宦官嫪毐是如何让太后甘愿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

游戏资讯 110

召技什么意思,假宦官嫪毐是如何让太后甘愿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

繆毐秦国人,家里比较贫困,有一次得知秦国丞相吕不韦要写《吕氏春秋》,在广招门客。繆毐听说后就去了丞相府,成功的在吕不韦府中当了一名门客。

嫪毐

嫪毐(?―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之母赵姬的男宠。

召技什么意思,假宦官嫪毐是如何让太后甘愿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

受秦国丞相吕不韦之托,假扮宦官进宫,与秦王嬴政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倍受太后宠信,被封为长信侯,与太后私生两子,并自称秦王嬴政的“假父” 。

后来被人告发,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王嬴政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嫪毐之乱

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嫪毐获封长信侯,以山阳郡(今山东巨野)为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为其封田。嫪毐门下最多时有家僮数千人,门客也达千余人。

嫪毐的势力却逐渐发展成了能与吕不韦抗衡的势力。同时嫪毐与吕不韦也势同水火。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吕不韦因为嫉妒嫪毐能力过人且深受太后赏识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派人向秦王告嫪毐与太后淫乱。

太后与嫪毐决定趁秦王不在咸阳的时机铲除吕不韦,在秦王去壅城举行冠礼时,嫪毐按计划用秦王与太后印信,引导其僮仆门客和军队发动政变,要诛杀吕不韦深,秦王命令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与嫪毐争斗,两军战于咸阳。秦王下令:“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嫪毐军数百人被杀死,嫪毐也深受重创。嫪毐的军队大败,与死党仓皇逃亡。

秦王也早已对这位母亲的情人恨之入骨,令谕全国:“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嫪毐及其死党被一网打尽,秦皇车裂嫪毐,灭其三族。嫪毐的死党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枭首,追随嫪毐的宾客舍人罪轻者为供役宗庙的取薪者——鬼薪;罪重者四千余人夺爵迁蜀,徙役三年。

假宦官繆毐是如何能够让太后甘愿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

缪毐,战国末期,秦国人在吕不韦被介绍后,到皇宫去当太监。由于他与普通人的能力不同,他在宫廷后成为了秦始皇以外的真男人,在吕不韦和秦始皇母亲赵姬的计划下,她让缪毐在皇宫里住了几十年,一直没有被发现,每天的工作就是陪着她。

她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抱负只是想争取每天吃上一口饭。但他是有一个强壮的身体,长相平常,他最自豪的是他那方面的能力特别强大。但吕不韦和皇帝的母亲赵姬都是私底下的,但随着吕不韦年龄的增长,他逐渐觉得身体没有支撑,而对秦始皇的恐惧使他发现自己有逃避的念头。

他知道赵姬这个女人不太好惹,需要那方面很多。她从来不知道她给丈夫戴了多少绿帽子。于是,吕不韦发现了缪毐介绍给赵姬认识的,否则他就无法摆脱现在这个险境。缪毐其他方面不行,但他那方面很强大。赵姬和缪毐见面了,俩人一拍即合。对于缪毐能长期陪伴赵姬,让他刮了胡子假扮太监,既然两个人白天晚上都玩得很开心,那就成了天生的一对。

因为有了太后的支持,当时可以说是一种黑暗势力,外出办事随行的人都会有好几千。吕不韦害怕他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准备利用一个机会杀掉这个人。但在吕不韦开始之前,他自己就干了找死的事情。在一次喝酒中,喝成醉鬼不料透露自己是个假太监,也吹嘘自己是秦始皇的假父亲。后来他被别人高发到秦始皇那里起诉,秦始皇处决了他和赵姬。

总结:身高,貌美。嫪毐可以说是一个美男子,要不然赵姬第一次见到嫪毐时,也不会选择让他留下来侍奉自己。一个太后还是有那么一点小骄傲的,不是每个男人都可以亲近的。

油嘴滑舌。也就是说嫪毐这个非常会哄人,属于嘴上抹蜜的那种。嫪毐作为赵姬的男宠,最后被赵姬当做是自己的爱人来看待,还给他封侯,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可见嫪毐是有过人之处的。

山东鲁能的刘彬彬入选是否实至名归?

近日,足协公布了新一期世预赛大名单,对比上一场迎战菲律宾的名单,新增韦世豪、王子铭、买提江、杨帆、李磊、刘彬彬。其中刘彬彬是时隔4年再次入选国足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名单依然有上一场发挥不好的杨旭。

刘彬彬状态回暖

年少出名的刘彬彬是鲁能未来的希望,18岁就升入鲁能一线队,2014年获得中超最佳新人,熟悉中超的球迷都知道,“最佳新人奖”带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刘彬彬也未能幸免,随后的几年里状态迅速下滑,上赛季更是连替补出场的时间都没有,球队在踢足协杯,他却被送到国家队集训剃光头。

好在李霄鹏对他十分信任,重新将他排在首发名单中,涅槃重生的刘彬彬没有辜负主教练的信任,重现了当年边路快马的风采,本赛季已经为球队带来6球4助攻的贡献。国足上一场在边路的战术稍微有点单一,除了武磊和艾克森的个人突破和前场抢断以外,没有什么新意,里皮看上刘彬彬,可能也是想丰富自己的打法。

杨旭>郜林?

上一场发挥欠佳的杨旭再次入选,这让很多球迷大跌眼镜,说真的,杨旭虐菜是一把好手,但下一场国足要面对的可是叙利亚,成败关乎着谁是小组第一,这么关键的比赛里皮居然还敢带上他?已经有资格代表国足出战的洛国富居然没能入里皮的法眼,这真让我费解。

里皮二进宫后要贯彻自己年轻化的政策,33岁的郜林俨然不在计划内,就算郜林斯曼只有60分钟的体力也比杨旭要好一点吧,能拿住球,还能帮队友做球,与艾克森之间也是默契十足,这样现成的俱乐部CP都不要,里皮吃的亏还不够?还要迷信杨旭中锋,艾克森边锋的战术?俱乐部的表现已经证明艾克森最适合的位置是中锋,在这个位置才能发挥出他灵活、身体好、跑位出色的特点,杨旭占着中锋位置,只会头球那一下,什么都没有!与其选杨旭,还不如让郜林上!

各位,意下如何?

谢谢阅读,祝您心明眼亮~

难道仅仅是养生之道和避世之谈吗?

“天人合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灵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天人合一”中的“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人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人、天、地构成整个宇宙。

一、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道家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人与自然,研究万物,人属于万物的部分,天人合一。道由阴阳之气构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的本源。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修的是大气,是天道之气,阴阳之气。

阴阳学说的天人合一:世间万物均有阴阳,是阴与阳的相生相克,是阴与阳相互变化,是阴与阳相互作用,人属于万物,天人合一遵循阴阳变化之规律。

五行学说的天人合一:世间万物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是这五种元素的相生相克,是五种元素的相生相克,是五种元素相互变化,是五种元素相互作用,人属于万物,天人合一遵循阴阳变化之规律。

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是物质组成上的合一,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由万物之母的道(最小的道)组成。人也不例外,人也是由道最小的道组成。从物质组成上,说明天人合一。

二是运动变化规律上的合一,人遵循地的规律,地遵循天的规律,人、地、天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从运动变化规律上,说明天人合一。

从运行法则上看,人排列在最前面,说明人是最高层面的,最大的。

从宇宙物质组成的复杂程度上看,人是最高等的,最复杂的。

老子的天人合一,是物质组成上的合一,是遵从规律上的合一,并不是人能够控制世界,并不是人能够决定世界。

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是讲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人与社会,人如何融入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规范,为社会服务,统治阶级服务。儒家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用来规范人的行为,是人在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分离出法家、墨家等派别,但同属于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派。儒家养正气,坦荡之气、浩然之气、光明正大之气。儒家之气来源于天,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来源于道家,用于人类社会。

儒家最早提出“天”这个概念的人是孔子。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这就是所谓的自然之天。他说过“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 述尔》)这就是所谓天命之天。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从一开始便是讨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人类的精神价值来源。《中庸》开篇即讲“天命之谓性”,人性的根源在于天。《周易》讲“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这里所说的“德”应该是现代汉语中“德性”或者说是精神价值。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也恰恰是建立在不违天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的。荀子在其《天论》篇中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里的“天”强调为“自然”之意。荀子认为,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掌握天时,利用万物,强调只有尽人、物的自然之性,方能参与天地之化育。

三、释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释家是讲人与人的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人的影响,人际交往中的道理,用空、空、空、空的心态为人。

释家的基本思想: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和普济性。认为一切皆为虚幻;不可说,一说即是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释家化怨气,解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化解矛盾。

释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佛教的天人观。佛教并非中国的本土文化教派,但在与中国本土的文化与宗教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中以及宋明以后三教合一的时代风气下,佛教对儒、道两家的思想都有所吸收和接受。释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源于道家。

四、医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医家是讲人体的内部关系和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人体的内部各器官之间的平衡关系,失去平衡是生病的原因,中医治病就是调理平衡。经络是人体建立平衡的通道,是气之通道不通则失衡。医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治疗疾病。讲究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点。医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源于道家。

医家通元气,使阴阳之气在辩证统一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因此,“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灵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天人合一”是哲学,是中华民族通过5000年的生活、生成实践总结出来的文化理论,是引领中华文化道、儒、释、医等各家文化的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科学属于哲学的范畴,哲学是大科学,是广义的科学,是实践科学。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是小科学,是狭义的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部分,但实验绝不能代替实践,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来就没有人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被明宣宗做成瓦罐焖鸡的朱高煦是怎样一个人?

朱高煦与朱高炽明争暗斗多年,以失败告终;在朱高炽死后,他公开起兵夺位,最终被侄儿烧死于铜缸之下。

他虽是失败者,但也并非不堪之辈。燃起他野心并导致他走向毁灭的,正是他的父亲朱棣。

朱棣共有四子:

长子朱高炽(明仁宗,母徐皇后)

次子朱高煦(汉王,母徐皇后)

三子朱高燧(赵王,母徐皇后)

四子朱高爔(夭折,母不详)

一,勇悍无赖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朱高炽与朱高煦虽是一母所生,但性格却截然相反。

朱高炽身材肥硕,体弱多病,但性情温顺,尊师重道,俨然一个谦谦君子。

朱高煦身材高大,性情凶悍,举止轻浮,喜欢耍枪弄棒,好勇斗狠,年少便有“无赖”之名。

对于性情类似儒生且肥胖异常的高炽,燕王朱棣很是反感;而高煦那股狠劲,倒颇像自己。故此他一直都偏爱高煦。这为日后的兄弟阋墙埋下了伏线。

朱元璋曾让诸王子到南京学习,朱高煦在南京不知收敛,常辱骂老师,狂妄自大,朱元璋对他很反感。而朱高炽温文尔雅,端庄沉静,深得祖父欢心。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册封朱高炽为燕世子,确立了他燕王继承人的身份。朱棣心里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朱高炽虽是世子,日子过得却很不舒服:

仁庙(高炽)圣体肥硕,腰腹数围,上(朱棣)常令太子诸王习学骑射,仁庙苦不能,上见辄恚,令有司削减王食。某官每供膳,私益以佳肴,仁庙德之。上知,醢其人。

仁庙失意于文皇,每愠言:“何以了事?”——《野记》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日,朱元璋病逝。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改次年为建文元年。

建文继位后,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展开了削藩行动。一连多位藩王被削,让早有野心的燕王大为惊恐。

但他老奸巨猾,一面暗自准备起兵,一面又向建文抛出烟雾弹:亲自到南京朝拜,并在建文元年五月将三个儿子派往南京,以显示自己的忠诚。

兄弟三人到南京后,朱高煦依旧我行我素。舅父徐辉祖曾告诫他谨言慎行,以免惹祸上身。但高煦不为所动。

建文帝派人监视和考察兄弟三人,徐辉祖向建文密奏:

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明史纪事本末》

优柔寡断的建文帝最终放弃了扣押三人为质的想法,让他们返回北平。

朱高煦大约听说了一些不利于自己的消息,他走入徐辉祖的马厩中,偷了一匹好马不辞而别。跑到涿州时,还杀死了那里的驿丞。如此目无法纪,让南京的官员们纷纷指责燕王,建文此时才后悔放走三人,但为时已晚。

兄弟三人返回北平后,朱棣激动地说:“这是上天保佑我父子重逢啊。”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在北平正式起兵,靖难之役打响。

二,战功卓著

北平起兵后,朱高煦便与父亲一道踏上了战场。在长达四年的战争中,朱高煦多次冲锋陷阵,救朱棣脱困,立下大功。

高煦强力善骑射。燕藩兵起,摧锋陷敌,从征有功。——《明史纪事本末》

燕王起兵后,建文帝派老将耿炳文北伐,结果被燕军挫败。他再次集结五十万大军,命李景隆为帅,出兵伐燕。

(1)白河沟大战

当朱棣得知李景隆是主帅时,高兴地对部下说:

李九江豢养之子,谋寡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太宗实录》卷三

随后,他命高炽镇守北平,自己则与高煦率大军东出,击败围攻永平的辽东军,又攻取了北方重镇大宁。

在战争中,燕军吸收了大宁二十余卫精锐,其中包括作战勇猛的朵颜三卫蒙古骑兵,并劫持了宁王朱权。

就如朱棣预料的一样,李景隆果然率军直攻北平。当时城内兵马不多,由世子带领坚守。李景隆在北平城下打了一个多月,居然无法攻破。

燕王迅速回师,当燕军行至孤山时,离李景隆的大本营郑村坝仅有一河之隔。李景隆派军截击,被燕军杀的大败。

李景隆见燕军凶猛,丢下正在围攻北平的将士和粮草辎重,逃往德州。燕军得到了李景隆丢弃的补给,赶到北平城下,歼灭了围城的敌军。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再次北伐,六十万大军在白河沟会合。朱棣也率军向白河沟挺进,大战一触即发。

南军大将平安曾随燕王出塞,熟悉他的用兵特点,都督瞿能父子也能征惯战,所以在战争开始时,朱棣被追击的差点迷失道路,而燕军也死伤惨重。

回到大营后,朱棣重新部署军队。次日,率军渡过白河沟,遭到瞿能父子的截杀。

他命朱高煦和张玉带人直冲敌方中军,自己带精锐袭击左翼。但南军将领勇猛,燕军始终无法获胜,朱棣在撤退时险些被瞿能父子活捉。

此刻南北双方主力都在白河沟猛烈厮杀,战况十分紧张。

朱棣再次冲入敌阵,朱高煦见父亲陷入苦战,忙率一千骑兵突破包围与他汇合。

疲惫不堪的朱棣见朱高煦率军前来,精神一振,便叫他挡住敌人,自己绕到后方突袭。

父子两配合得很完美,由于后方遭袭,南军阵脚开始混乱。

战至中午时分,南军帅旗突被大风吹倒。南军顿时混乱,朱棣与朱高煦合兵一处,猛烈进攻,瞿能父子被杀,平安也被击败。

战局发生了逆转,南军全线崩溃,兵败如山倒。

主帅李景隆再次逃回德州。这一战,建文帝主力尽丧,士气难振。而燕军则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朱高煦在此战中显示了自己勇猛无畏的一面,朱棣对他更加器重。

(2)东昌救父

击败李景隆后,朱棣决定取道山东南下,直捣南京。然而在山东,他遇到了铁铉和盛庸这两个劲敌,导致接连失利损失惨重,连朱棣本人都险遭擒杀,若不是朱高煦拼命救援,历史或许会改写。

建文二年十二月七日,朱棣率军袭击了驻扎在滑口的南军将领孙霖,斩杀南军近千人,夺得战马三千匹,一时军威大盛。燕军趁胜直扑东昌府。

驻守东昌的盛庸并未被燕王吓住,他宰杀牛羊犒赏三军,激励将士誓灭燕贼。随后又精心布阵,准备了大量的毒箭,等待燕军到来。

燕军到达东昌很快就发动猛攻,在盛庸的指挥下,南军毒箭齐发,燕军无法前进。两军对峙之时,南军将领平安突然率军赶来。盛庸见援军到来,便朝燕军发起进攻。朱棣带精锐冲入阵中,很快被四面合围。

在众将拼死保护下,朱棣才突出重围。而大将张玉为了救朱棣,却死于敌军阵中。

燕王大败,盛庸紧追其后。就在追兵快赶上朱棣的时候,朱高煦率援军到来击退了敌军,朱棣安全撤退。

建文三年正月初五日,狼狈不堪的朱棣才冲破了南军的围追堵截,逃回北平。

是役也,燕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大声大振。——《明史·盛庸传》

经此大败,朱棣为损失了张玉而伤心不已,同时也由衷地感谢次子高煦。从这时起,朱高煦察觉到父亲讨厌大哥而看重自己,心里动了夺嫡之念。

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法。——《明史·诸王传》

他虽然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却买通了世子身边的太监,得知了朱高炽在北平的一举一动。而三弟朱高燧也站在自己一边,常常散布一些不利于世子的谣言。

朱高煦常在朱棣面前诋毁世子,朱棣不仅不予以禁止,反而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兄弟三人暗自争斗,连建文朝廷都有所知晓。于是方孝孺致书朱高炽,想利用兄弟间的矛盾行反间计。

朱高炽并未中计,而是将方孝孺的书信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朝廷的反间计破产。

(3)朱棣的承诺

东昌大战后,燕王转战河北,击破了河北的建文守军。建文三年十二月,他得知京师空虚,便改变了作战策略,绕过山东,率军直逼金陵。

燕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建文四年六月,燕军已抵达与南京隔江相对的浦口。而老对手盛庸早已在长江沿岸布下防守。

两军在浦口激战,盛庸率诸将奋勇反击,一直所向无敌的燕王再次陷入困境。正在他打算撤退时,朱高煦率领的蒙古骑兵及时赶到。朱棣开心地拍着朱高煦的背说:

勉之,世子多疾,如得天下,以若为嗣。

——《国榷》卷十二

朱棣的话说得很明白:你的大哥身体不好,如果我夺取了天下,你就是未来的太子。

这句话让朱高煦兴奋不已,既然父亲亲口承诺将来封自己为太子,那就更该拼死力战,杀进南京了。在朱高煦骑兵的猛烈冲击下,盛庸军终于崩溃。南京最后一道防线浦口失守。

六月十三日,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燕军攻入南京,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

三天后,朱棣在南京登基,废除建文年号,改明年为永乐元年。

靖难胜利后,朱高煦的夺嫡行动便公开化了。

三,倾陷太子

朱棣继位后,迟迟不肯立太子。

按嫡长子继承制,太子自然该由朱高炽来做;但次子朱高煦战功赫赫,自己在浦口又曾亲口许诺,怎能不兑现诺言呢?偏偏世子为人谨慎,从无过错,朱棣压根没理由废他。

大臣们都讨厌朱高煦的凶悍,多次上奏要求立朱高炽为太子。朱棣都找借口拖延。

朱棣感到很为难,便向兵部尚书金忠询问意见。金忠支持朱高炽,便向他讲述了历代废长立幼而导致的祸乱,强烈反对立朱高煦为太子。

朱棣又询问侍读学士解缙,解缙表示该立朱高炽为太子,又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不为所动。

解缙知道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一向为朱棣喜爱,便紧接着说:“好圣孙。”

朱棣虽然讨厌长子,但对长孙那是真的喜欢,一听这话,当即点头称是。

最后,朱棣找来了善于相面的袁珙。袁珙身怀异术,言人祸福无不奇中,迷信的朱棣对他十分信赖。

袁珙也支持朱高炽,便对朱棣说:“世子是天子之相,而长孙则是‘万岁天子’之相。”

朱棣闻言大喜,永乐二年四月四日,他正式下诏册立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帝将建东宫,而意有所属,故久不决。珙相仁宗曰:“天子也。”相宣宗曰:“万岁天子。”储位乃定。——《明史·袁珙传》

虽然太子最终定为朱高炽,但并不代表朱棣就能喜欢这个肥大的儿子。而朱高煦深深地看透了这一点,他与弟弟朱高燧联手,时刻要倾陷太子。

汉王的封地在云南,但朱高煦拒不愿就藩。他对朱棣说:“我无罪,为何要让我到相隔万里之地?”朱棣无奈,只好让他随自己一同回到北平,留太子在南京监国。

朱棣并不信任太子,故意让与朱高煦友善的丘福为太子太师,监视太子的举动。

太子虽然监国,但可行使的权利极小。对于官员的任免,都必须经朱棣的批准后才能执行。而对于朱高煦,朱棣则百般宠爱。

回到北平后,朱高煦请求朱棣赐给他天策卫为护卫,随后又讨得了两卫人马。

掌握三卫(一卫5600人)的朱高煦还不知足,又请求朱棣派自己的儿子回南京监控太子。朱棣很快同意。

之后,朱高煦随父亲两次亲征漠北,更加骄横。他常以唐太宗自比,朱棣对此也不闻不问。

在此期间,朱高煦不断地向朱棣进谗言,辅佐太子的官员都被朱高煦进谗害死或贬谪。解缙就因拜访太子而被朱高煦进谗,先被逮下诏狱,最后被埋入积雪冻死。

永乐十二年,朱棣征漠北得胜回朝。朱高煦趁机诽谤太子,使朱棣大怒。朱棣以太子迎驾来迟为由,对他大骂不止,又将他身边的大臣都关进大牢。

朱高炽身为太子,却时刻活在恐惧和惊慌之中。

永乐十三年五月,朱棣将朱高煦的封地改为青州。但朱高煦依旧不肯就藩,这引起了朱棣的不满,将他训斥一顿。

朱高煦依旧不肯就藩,还暗自招兵买马。其部下多为不法,兵马指挥使徐野驴因为逮捕了他的手下,竟被活活打死。

永乐十四年,朱棣回到南京。朱高煦请求希望今后能留在南京,终于引起了朱棣的警觉。他从杨士奇的口中得知汉王心怀不轨,便暗中派人调查。

几天后,朱棣掌握了汉王十件不法之事,削去了他手下两卫人马,囚禁于西华门内。到次年三月,他将汉王封地迁到乐安,命他立刻就藩。

朱高煦不敢违抗,只得马上启程。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多日未上朝。赵王朱高燧勾结指挥使孟贤,钦天监王射成等人,计划在朱棣药里下毒。等朱棣一死,就传下伪诏,废太子,立赵王。

结果计划泄露,朱棣大怒,将赵王抓到右顺门讯问。太子却站出来为弟弟求情,说这都是下人作乱,赵王并不知情。

在太子的劝说下,赵王才未受惩罚。

汉王与赵王处处陷害太子,但太子却总能保持兄长的宽容大度,多次为他们求情,这才避免了父子兄弟相残的悲剧。

然而,二人不会感激他,他们只是等待着时机,夺取本该属于自己的天下。

四,兵败身死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亲征漠北的回师途中病死。随军大臣秘不发丧,制造假象迷惑汉王与赵王,并派人赶往北京送信。

八月二十五日,太子得到密报,他派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并迅速登基,改次年为洪熙元年。是为明仁宗。

朱高煦得到消息时,朱高炽早已登基。他赶忙派人进京,想趁机叛乱。仁宗则下诏召他入京,赏赐金珠千万,并封他的长子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

一番封赏后,仁宗仍客气的命朱高煦返回封地。这一操作果然有效,一方面告诉汉王他的举动朝廷很清楚,另一方面又大打亲情牌,给予丰厚的赏赐,让他有自知之明,不敢再起妄念。

朱高煦觉得时机不对,便接受了赏赐,返回乐安。

明仁宗在位半年便死去,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再次看到了机会。

当时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监国,汉王便在半路设伏,打算截杀太子,然后自己进京夺位。谁知朱瞻基动作神速,躲开了汉王的埋伏,先一步进入北京。

朱瞻基赶回北京后,处理父亲后事的同时也加强了京城的戒备。全部安排妥当后,他登上皇位,改次年为宣德元年。是为明宣宗。

宣宗心里明白,如今对朝廷构成威胁的就是汉王和赵王。他继位后,仍向父亲一样,对汉王,赵王更加尊敬,并对他们大加赏赐,希望用丰厚的赏赐和礼遇来平息汉王和赵王的野心。

朱高煦反而认为他懦弱胆小,更加坚定了起兵夺位的想法。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在乐平起兵,他希望像父亲朱棣一样,夺取侄儿的帝位。

朱瞻基一开始不想对叔叔动武,他派人送书信给朱高煦,希望他能罢兵,避免骨肉相残的悲剧发生。但朱高煦根本不听,反而指责朝廷对自己不公。无奈之下,朱瞻基只好集结大军亲征。

朱高煦的叛乱本来就违背人心,当宣宗大军到达乐安后,城内很快出现叛乱。朱高煦大为惊恐,只好向宣宗投降。

朱高煦父子被俘到北京后,宣宗将他们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一天,宣宗去看望朱高煦,高煦见侄儿身材肥大,行动迟缓,顿时起了轻视之心。他做出一个疯狂的举动——伸腿把宣宗绊倒了。

宣宗对这个叔叔早已一忍再忍,此刻不禁怒火中烧。他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罩住。

谁知朱高煦力大无穷,嘴里咒骂不断,并将铜缸顶起来。

盛怒之下,宣宗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火。于是,朱高煦被活活烤死在铜缸之下。随后,他的几个儿子也被杀。

朱高煦终于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了生命代价。

总结:

平心而论,朱高煦的一生并非一无是处。他在靖难战争中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必须要承认他是一员猛将。

由于朱棣无法兑现承诺,却又处处纵容和偏袒。终于让他的理智被野心和不平所淹没,一步步走向狂妄自大,愚蠢不堪的毁灭之路。

后期的朱高煦已彻底疯狂,然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他的父亲朱棣。从这里来看,朱高煦也是个可怜之人。

为什么其生母珂里叶特氏生前只是个妃位?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但要说最让乾隆喜爱,也是乾隆心目中最属意的继承人那还得是皇五子永琪了。乾隆曾多次公开表示永琪是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继承人选,如果不是永琪英年早逝,那皇位根本轮不到嘉庆来继承。连永琪的生母愉妃珂里叶特氏都跟着沾光,在70岁的时候还能被乾隆翻牌子召来侍寝。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愉妃在雍正时期就嫁给了乾隆,还生了乾隆最喜爱的儿子永琪,70岁的时候还被乾隆翻牌子点名侍寝,但是为何生前却一直只是妃级地位,她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呢?

愉妃在乾隆后宫中一直并不得宠

愉妃其实很早就嫁给了还是皇子的乾隆,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她具体嫁给乾隆的时间,但是按照已有史料推测,大概在雍正五年(1727年)时,乾隆大婚前曾纳了八、九名侍妾格格,这些人中很可能就有愉妃,因此愉妃嫁给乾隆比他和嫡妻富察皇后结婚还早。

然而别看愉妃嫁给乾隆很早,但她并不受乾隆喜爱和重视,主要和珂里叶特氏家族出身低微以及愉妃本人性格有很大关系。

珂里叶特氏是蒙古姓氏,愉妃实际上是蒙古人,其家族世代居住于科尔沁,但并不是蒙古贵族,只是蒙古平民家族,珂里叶特氏家族在明末时期被清朝收编为蒙古镶蓝旗,珂里叶特氏家族投归清朝之后,又把姓氏满化为海佳氏,故此又称海佳氏。

愉妃的先祖海潮龙在清朝入关后被划归到汉将吴三桂手下当军官,后来在三藩之乱中曾跟随吴三桂起兵反清,被吴三桂任命为将军,结果在海潮龙看吴三桂打不过清朝,于是又背叛吴三桂向清军投降,由于海潮龙当过叛将,因此他的家族后来被编入上三旗包衣之中,成为包衣奴才身份。

愉妃家族由于祖先当过叛将,因此族人在清朝政坛都没有太高的政治地位,愉妃的父亲额尔吉图只官至内务府员外郎这种中级官职,不过也正是凭借他在内务府当官的关系,才能把女儿送给还是皇子的乾隆当侍妾。

清朝时期妃嫔地位高低与其家族出身高低有很大关系,曾经抚育过乾隆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在康熙的后宫中就是这样,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是康熙亲舅舅佟国维的小女儿,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亲妹妹,也是康熙表妹,她其实并不受康熙宠爱,嫁给康熙三十多年都未曾生育,但是由于家族出身高贵,因此她很快就被康熙册封为佟贵妃,并且一直以贵妃身份统摄后宫二十多年。

因此愉妃先人曾为叛将,后来家族又被编入包衣奴才身份,家族政治地位并不高,当然家族出身只是一方面,受不受皇帝喜爱还和个人有关系。

所以愉妃不受乾隆喜爱和重视也和她本人性格有很大关系,从现有乾隆册封愉妃的册文和在愉妃死后的祭文可以看出,愉妃这个人性格温柔恭顺,为人淳朴厚道,用现代的话说是标准的老实人一枚。

通常这样的老实人都很可能不太会说话,也不太会来事,在现代职场这种人是很难获得上司青睐而晋升的,因此愉妃这种性格很可能讨不到乾隆喜爱,所以她在乾隆后宫中的地位很难晋升。

虽然愉妃嫁给乾隆很早,在雍正时期就已经嫁了过来,但是愉妃一直没有受到乾隆宠幸,在雍正时期也一直没有给乾隆生育过子女。

而在乾隆继位之后,早期嫁给乾隆的几位侍妾格格都被封妃或者封嫔,愉妃却只被册封为海常在,在清朝后宫妃嫔等级中常在是仅次于最低级的答应的低等妃嫔,从这就能看出乾隆压根就对愉妃不喜爱和不重视。

愉妃在常在这个级别就熬了两年,直到两年后乾隆觉得她毕竟也是未登基前就跟随自己的侍妾,按资排辈给她从海常在晋升为了海贵人。

此后一直到乾隆六年(1741年)愉妃才迎来了人生转折点,愉妃在嫁给乾隆十五年之后终于怀孕生下了皇五子永琪。虽然永琪刚出生的时候乾隆也不知道他将来会有多么优秀,但是永琪毕竟是个儿子,因此乾隆很高兴,永琪出生六天之后乾隆就将海贵人晋升成了愉嫔。

随着永琪逐渐长大,在他五岁的时候也就是乾隆十年(1745年),他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乾隆十分喜爱他,于是这一年乾隆再次下旨晋升愉嫔为愉妃。

从这些就能看出来愉妃家族出身低微,再加上她本人性格老实厚道不会来事,因此她本身并不得乾隆喜爱,在乾隆的后宫中就如同小透明一般的存在,而她能晋升到妃级的地位则完全是靠了儿子永琪。

永琪很优秀但却英年早逝,乾隆一直都十分怀念永琪

永琪是乾隆十七个儿子中最为优秀的儿子,永琪非常聪明,学习能力很强,他能精通多种语言,包括汉语、满语、蒙语、藏语以及朝鲜语,精通书画和天文历法,永琪还写过一部名为《蕉桐賸稿》的关于天文历算的书,他的儿子绵亿和孙子奕绘也都以精通天文历算闻名于世。

永琪除了在文化方面很有能力之外,他还精于摔跤和骑射,据史书记载永琪自幼就经常与善扑营的侍卫练习摔跤,成年后摔跤技非常娴熟,善扑营中的侍卫几乎没有能赢过他的人,而且永琪在骑射方面也很厉害,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带着永琪去热河狩猎,一向精于骑射的乾隆一时兴起与儿子永琪比试骑射,永琪根本没让着皇帝老爹,两人连比三局都是永琪获胜,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永琪的综合素质非常高,真的是文武双全,他也是乾隆十七个儿子中最为全能,综合素质最高的皇子。

永琪聪慧过人,综合素质过硬已经让乾隆很喜爱他了,更加让乾隆喜爱他的地方还是他的孝顺,永琪为人至诚至孝,对乾隆极为孝顺,这也让乾隆一度想立他为继承人,把皇位传给他。

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时,乾隆当时居住在圆明园九州清晏殿,晚上时突然九州清晏殿失火了,在灾难突然来临时,乾隆才发现谁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

乾隆曾经十分宠爱自己的两个弟弟和亲王弘昼和果亲王弘曕,当时弘昼与乾隆在一起,弘曕住的居所离乾隆的九州清晏殿最近,结果火灾一起,弘昼看都没看乾隆一眼,第一时间就跑了出去,而住的最近的弘曕却等火灾被扑灭后才慢慢悠悠最后一个过来探望乾隆,自己宠爱的两个弟弟如此对待自己,这让乾隆十分寒心。

而这场火灾也让乾隆十分暖心,因为火灾发生时,本来居所离乾隆的九州清晏殿最远的永琪却第一时间跑了过来,永琪在得知乾隆还被困在火场中,他不顾自身安危,往自己身上泼了一桶水,就亲自跑了进去将乾隆背负而出,这让乾隆十分感动,乾隆由此认为永琪为人至诚至孝。

乾隆本身有着很强的嫡庶观念,他在继位之后就立刻秘密册立了结发妻子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皇次子永琏为继承人,结果后来永琏九岁夭折,后来富察皇后又生育了皇七子永琮,乾隆又想将永琮秘密立为继承人,但还没来得及秘密册立,永琮又夭折了,后来富察皇后也因两次丧子之痛而悲伤去世,乾隆的嫡妻嫡子也就都没了。

而永琪文武双全还至诚至孝,这打破了乾隆的嫡庶观念,乾隆在永琪勇救自己出火海之后就有了打算将其秘密册立为继承人的想法,此后乾隆开始重用永琪,让他多参与政治,希望对他加以历练考察,然后将他秘密立为继承人。

也是在这期间乾隆又想起了永琪的老妈愉妃,乾隆开始对愉妃大加赏赐和表扬,称其教子有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乾隆很快就会秘密册立永琪为继承人,而愉妃也很可能会被晋升为贵妃,但是明天和意外让人永远猜不到哪个先来。

乾隆三十年(1765年)永琪不幸患上了附骨疽的重病,永琪病重之后,乾隆十分关心,他为了让永琪开心高兴起来对他治病有帮助,于是乾隆下旨册封永琪为荣亲王,永琪也因此成为乾隆十七个儿子中第一个被封王的人。

而且永琪的封爵荣亲王在清朝是一个很特殊的爵位,清朝自顺治之后历代皇帝封王时基本不会赐予荣亲王封号,这是因为荣亲王封号在清朝历史上是代表着和太子之位挂钩,顺治曾经非常宠爱董鄂妃,后来董鄂妃给他生育了皇四子,顺治很开心曾想将其立为太子,但是皇四子出生仅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很难过,就想下旨追封皇四子为皇太子,这个想法遭到了其母孝庄太后的强烈反对,顺治最终没拧过母亲孝庄太后,只得下旨追封皇四子为荣亲王,所以后来的清朝皇帝都默认荣亲王封号与太子封号挂钩,一般都不会轻易册封荣亲王封号。

永琪却在重病期间获得了乾隆册封的荣亲王封号,这也是乾隆的一片苦心,乾隆一是想给永琪封王让他高兴一下,二也是想暗示永琪,他将来有希望成为太子。乾隆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想让永琪对未来充满希望,让他的心态好起来,也对他养病有帮助,真可谓是乾隆的一片父爱之心。

永琪被乾隆册封为荣亲王之后,朝臣们和后宫妃嫔也基本都看明白了,乾隆这是明显的喜爱永琪,看样子永琪如果熬过这一关,病好之后,那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了。

因此永琪的老妈愉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也突然跟着水涨船高,由于永琪病重,乾隆既关心永琪也怜悯愉妃,这一段时间对她也是极为关爱,当时乾隆后宫中除了继后那拉氏之外,就属愉妃地位最高,愉妃当时在后宫中的地位比后来受宠的嘉庆生母令妃魏佳氏还要高一些,这就因为乾隆对永琪的关爱抬高了愉妃的身份地位。

永琪所患的附骨疽病其实是类似于现代的骨结核病,病症主要是在大腿外侧生疮烂洞,在病症发作时患处会产生钻心刺骨的剧烈疼痛,这个病其实在当时也不完全算是绝症,依靠中药也是可以治好的。

但是永琪的病很厉害,重病需要下猛药,而给永琪治病的御医都知道他是乾隆最钟爱的儿子,因此下药十分谨慎,不敢给永琪下猛药,都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所以御医的谨慎反而把永琪的病情给耽误了,中药的药量不够猛其实很难治病,衡量一个中医的好坏就在于这个中医对病症的判断和把握以及药量的用法上。

御医的谨慎保守治疗,使得根本压制不住永琪的病情,即便乾隆册封了永琪为荣亲王,还暗示着他将来能成为太子,这些也都抵不过疾病的无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初,永琪死在了在当时本不算绝症的附骨疽病上,年仅26岁。

乾隆在得知永琪去世后悲痛欲绝,他既心疼儿子去世,也心疼大清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继承人,乾隆悲痛之余则对给永琪治病的御医发泄起来,为永琪治病的御医张如璠和宋国瑞被乾隆追责问罪,两人家产全部被抄没充公,两人及其全家都被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回京,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对御医惩罚最严厉的一次。

永琪去世去年之后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和令妃所生的皇十五子颙琰被秘密册立为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而嘉庆从各方面来说都与永琪很像,似乎乾隆是在照着永琪去寻找继承人。嘉庆文武双全,而且对父亲乾隆极为孝顺和听话,看一看这不就是永琪的类型嘛,只不过嘉庆各方面都不如永琪,堪称弱化版的永琪,这也是永琪去世后乾隆无奈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可以说永琪不死,皇位轮不到嘉庆身上。

这一点从乾隆晚年的态度和对永琪的怀念就能看出来,乾隆越到晚年越发怀念永琪,在晚年时每逢永琪忌日,乾隆都会为他写上一首诗来悼念缅怀这个儿子。

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并祝贺乾隆八十大寿,乾隆在寿宴上招待接见了马戛尔尼,寿宴上乾隆当着已经被他秘密册立为继承人嘉庆的面对英国使者马戛尔尼盛赞自己的第五子永琪: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看看乾隆当着外国人的面还在夸赞已经去世快三十年的永琪,而且还有自己未来继承人嘉庆在场,可见乾隆对永琪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怀念。

愉妃能获得妃位都是依靠永琪,因此永琪去世她不可能再晋升了

永琪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老妈愉妃还在,乾隆每当怀念永琪时,都会可以翻上愉妃的牌子让其来侍寝,即便后来愉妃已经70多岁,按照清宫规矩妃嫔年过50岁就可以不用再侍寝了,但是乾隆还会经常召70多岁的愉妃侍寝,想一想两名70多岁的老夫妻在一起还会有男女方面的生活吗?其实乾隆召愉妃侍寝,很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向她倾诉自己对儿子永琪的怀念,毕竟此时能理解乾隆的人也就只有永琪的生母愉妃了。

愉妃能在后宫中获得妃级地位都是依靠了儿子永琪,后来她时常被乾隆翻牌子侍寝也是因为永琪,她本身并不受乾隆宠爱,如果没有生育永琪的话,愉妃很可能就像乾隆的婉妃陈氏一样,婉妃也是当初在雍正时期嫁给乾隆的侍妾格格之一,也是由于家族出身低微,加之本人老实不会来事,嫁给乾隆六十多年一直都是婉嫔,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78岁时才被晋封为婉妃。

愉妃和婉妃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愉妃生育了永琪,而婉妃一生都没有为乾隆生育过子女,所以愉妃才能升为妃位。因此愉妃连妃位都是靠永琪得来的,永琪去世后,她自然也不会再被乾隆晋升了,乾隆还能因怀念永琪时常召她侍寝就算是对她不错了。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愉妃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79岁,虽然历经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她也算是高寿而终了。愉妃去世又让乾隆想起了永琪,连愉妃都去世了,以后乾隆恐怕再想找人倾诉对永琪的怀念都找不到了,于是乾隆也很悲痛,因此下旨追封愉妃为愉贵妃。

愉妃死后仅被安葬在了乾隆的裕陵妃嫔园寝,并没有获得陪葬乾隆帝陵的待遇,也可看出她并不受乾隆喜爱。

同样也是当初还是皇子的乾隆纳得侍妾格格,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都要比愉妃更受乾隆喜爱,这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与富察皇后可不是同一家族出身,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家族出身十分低微,而且她去世的还很早,她是在乾隆未登基之前就去世了,可即便如此由于她是比较受乾隆喜爱,所以死后被追封为哲悯皇贵妃,并且还获得了陪葬乾隆帝陵的待遇。

与哲悯皇贵妃资历和出身差不多的愉妃,还给乾隆生育了最优秀的儿子永琪,却都没获得陪葬乾隆帝陵的待遇,可见乾隆压根就不太喜欢愉妃,所以愉妃能获得妃位都是因生育了优秀的儿子永琪而获得,永琪死后她自然是得不到晋升,继续停留在妃级这个身份地位了。

所以愉妃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母凭子贵的事例,永琪一死她的身份地位也就不可能再提升了。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fxiaohaopifa.com/cf/3677.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