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杭州雷曼期货,为什么会出现美股黄金同时暴跌

游戏资讯 121

股票配资杭州雷曼期货,为什么会出现美股黄金同时暴跌?

黄金价格自3月9号突破1700美元的新高后,很多人都在继续看涨,但是黄金之后却罕见的随着美股一路狂跌,让很多的交易员措手不及。是黄金的避险属性失效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疫情危机下的现金荒

股票配资杭州雷曼期货,为什么会出现美股黄金同时暴跌

随着股市暴跌,各类风险资产价值都遭遇缩水,企业的业务受挫,市场陷入了一个流动性匮乏的状态。在一个相对的历史高价,换成现金是一个保险的选择。

二:交易市场的保证金需求

黄金突然大幅暴跌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大量的多头面临爆仓的风险,他们就需要出售可变现资产来抵御风险。黄金成了一个好的选择。

三:市场操纵造成“踩踏事故”

金价相对在一个历史高位,市场大量的多头头寸,大银行借助高杠杆大量抛售,乘着市场恐慌打击多头,市场对冲基金等大机构离场避险,造成价格螺旋式下跌。

但是,总体来说我认为黄金的避险属性还是没有被破坏,08年金融危机后黄金也跟随股市有一段时间的下跌,但是之后就恢复过来一路上涨。

最近美联储疯狂的释放流动性,采取了史上最强财政措施,流动性紧张基本缓解,所以最近可以看到,黄金在一路反弹,时间放长远来看的话,后市黄金也许会有一波不错的行情

为什么次贷危机后美国GDP至今还能突破20万亿美元?

金融危机对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破坏非常严重,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不过也有少数国家经济增长虽然下滑,但仍然实现正增长,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的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基本上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已经复苏增长,美国也如此。

2018年美国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具体为205006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为何次贷危机后美国美国GDP至今还能突破20万亿美元?其实前面也提到,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已经复苏;其次美国GDP基数高,2008年的时候,美国GDP就已经达到14.72万亿美元,到了2018年的20.5万亿美元,十年间名义增长了39.3%左右,而这十年间,中国GDP增长了2.6倍。

不只是美国,很多国家的GDP也是越来越高的,比如德国,GDP从2008年的25617.4亿欧元增长到2018年的33882亿欧元,十年间名义增长了32.3%。但我们看像英国、德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国的GDP金融危机后似乎没有什么增长,甚至有的还是负增长?其实这可能是因这十年间它们本国货币兑美元贬值,因此美元GDP数据与金融危机时候相比没什么增长。

美国确实了不起,虽然这十年来它的经济增长远不如中国,但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行列中也算是一枝独秀了。美国经济周期性很强,从复苏、繁荣到衰退、萧条,周而复始。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在奥巴马时期艰难复苏,如今特朗普时代美国经济开始进入繁荣期,所以短时间内美国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地位依然稳固。

石油暴跌抬高美元价格?

为什么美股暴跌,在美联储在开着直升机撒钱的情况下,美元反而在暴涨,想必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就一原因,流动性紧缺。

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在减少

美元市场流动性资金减少,导致货币与商品比例短暂的偏离正常比例区间,这是美元升值的一个原因。美元流动性减少的原因有:

1.疫情全世界爆发,导致交易减少,货币流通出现问题,相当于降低了货币乘数。

2.各国低利率下,导致各投资机会普遍加杠杆操作,现在世界股市暴跌,加上投资者都在加速赎回理财产品,让本就亏损严重的机构流动性更加紧张,因此,各机构在疯狂抛售资产,换取现金,一方面防止自己爆仓,另一方面防止兑付违约的风险。这等于是在短时间内大量囤积美元,这会导致市场上流通的基础货币减少。

市场流通货币在疫情、油价、股市下跌的冲击下,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在降低,导致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快速的减少。大摩估计这个窟窿有12万亿美元之大,所以,美联储虽然在开着直升机撒钱,但撒钱的速度的体量远远不够,再说了,美联储也不敢撒这么多,如果将来货币流通问题一旦打通,美元还不直接爆炸啊。

汇率是一个相对值

美元暴涨指的是汇率的上涨,汇率是什么,是两种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关系,美元指数暴涨说明美元的购买力相对其它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在升高,或是说两种货币都在贬值,但美元相对其它货币贬值的速度慢,相对来说美元指数就升高了。

总结:世界股市暴跌,导致世界各国机构都出现了流动问题,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各机构在抛售资产补充流动性时,相当于在大量购买美元,全世界都在购买美元,自然会导致美元瞬间失去平衡,快速上涨,这是美元暴涨的原因。石油暴跌助推了美股的下跌,因为美国现在也是产油大国,美股中的石油公司体量也不小,油价下跌导致他们股价大跌,加速了美股的下跌。因此说石油暴跌抬高美元价格也不算错。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的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吹牛皮自吹自擂的人更多?

中外股评家,都没那么神

自从股市诞生以来,在人数众多的股民之外,一直存在另一群人:教股民炒股的人,也称股评家。一些成功预言股市走势的股评家,被广大股民热捧,仿佛听了他们的,就能“点股成金”。

近期,股市震荡,熊牛难测。各路“大师”对股市走势的预测更是不尽相同,面对各方言论,股民要么听得一头雾水,要么亏得一塌糊涂。可是不听股评家的,股民们又觉得没主意。

股评家是些什么人?他们的话可信吗?本刊记者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采访时发现,即使是在已有400年历史的华尔街,人们对股评家的态度也是期待和质疑并存。资本市场,本来就是一个盛产智慧与阴谋、财富与贪婪的地方。而股评家也许是最能体现资本市场特点的人。

全球股市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证券分析师们——俗称股评家的行为和信誉度,再次成了一个敏感话题。

说到这个行业,就不得不提及被誉为“华尔街第一股评家”的路易斯·鲁凯瑟。

鲁凯瑟祖籍德国,1954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报社记者,后投身电视圈,并于1970年开始主持节目“华尔街一周”,从此,他声名鹊起。

1970年至1980年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物价飞涨,经济低迷。连续三任总统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制止愈演愈烈的危机。美国人突然意识到,政府并不像想象中那般强大,自己的钱袋子还得自己保卫。这样的背景决定了提供投资理财建议的“华尔街一周”大受欢迎,鲁凯瑟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甚至产生了“鲁凯瑟效应”——但凡是在周五的“华尔街一周”里推荐过的股票,下周一必定大涨。很多年里,美国高校金融金融专业大学新生的第一堂课就被告知:每周五必看“华尔街一周”。

尽管赢得了不错的口

碑,但在金融家眼里,鲁凯瑟却只是一个善于讨巧的“娱乐明星”。有专家指出,鲁凯瑟在“华尔街一周”里所做的推荐,无非是些“买涨不买跌”的建议,那些股票在节目播出之前,就已经处于上升通道,在被鲁凯瑟推荐之后,虽然股份迅速达到峰值,但接下来的表现却明显落后于大盘。

2001年,“华尔街一周”的收视率大不如前,制作人寄希望于更换主持人来保持节目 新鲜感,2002年,“华尔街一周”停播,电视台更换了新主持人。然而,这并未阻止它的衰落。2005年,“华尔街一周”彻底从观众视线里消失。

也是在2005年,鲁凯瑟有了接班人——吉米·克莱默开始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主持“疯狂的金钱”节目,克莱默曾经掌管一家基金公司,尽管比鲁凯瑟多了一些专业背景,但他依然认为炒股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取胜的诀窍在于先挖掘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再去思考这些信息意味着什么。就像他在节目里提到,“比如说假设你得知波音获得了一笔大订单,那么意味着它会购买一大批零部件,这时就应该去购买波音零部件供应商的股票”。

2006年2月,克莱默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票,被指涉嫌与股票分析机构勾结,股评家生涯险些断送。

从鲁凯瑟到克莱默,在新老两代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股评家身上,很难看到“数据分析”的影子,反倒是“媒体从业经验”对他们的股评事业大有裨益——他们的节目,作秀的成分更多。

不过,美国绝大多数的股评人不是那些来自华尔街的“正牌”证券分析师。自从“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1920年正式发表证券分析报告开始,以数据分析见长的分析师们日渐成为华尔街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有金融管理专业的背景,同时也是各行业的专家,甚至不乏物理、数学等理科博士。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在内部报告中分析上市公司的好坏,但也经常会在媒体上发表观点,为公众提供买入卖出的依据。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一般不敢信口雌黄,他们给出的建议必须经得住考验。在美国,每年都会有媒体和机构对华尔街近2000名分析师进行排名评比,排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和薪水。

尽管如此,这些华尔街精英们还是经常遭受质疑。比如在上世纪90年末的科技网络股热潮中,一些炙手可热的分析师一边私下认为某些股票是“垃圾”。一边却在媒体上大肆吹捧这些股票的无限上涨潜力。后来,在时任纽约州司法部长斯皮策和证券监管机构的穷追猛打下,这些分析师及其服务的机构都受到了处罚。其中包括贝尔斯登、高盛、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士丹利等。诉讼最后以总共支付14亿美元的赔偿而结束。

客观来讲,“股评”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响股价的因素实在太多。美国人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与生俱来的从众心理,他们也需要一个“带着大哥”。

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博弈场,投机、内幕交易等行为会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华尔街上演过的这些罪与罚,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发生,我们能做的,只有与贪婪的人性作斗争。在这场战争里,金钱是唯一的主角,而导演,显然应该是监管者,而不是股评人。

桥水基金爆仓会对风雨飘摇的全球金融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桥水基金爆仓会对风雨飘摇的全球金融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桥水对冲基金公司成立于1975年,创始人叫雷伊·达里奥(Ray Dalio)。上世纪90年代,公司把总部从纽约搬到了现在的康乃迪克州。不像一般的对冲基金公司,Bridgewater(桥水)不为富人管理资产,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其客户包括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国外的政府以及中央银行等。现在,它有超过270家机构客户,一半在美国,一半在海外。

桥水基金是主要以债券投资为主,年化收益率长期稳定在10%左右。就算是有做一些对冲组合,也只是用来规避主力基金的安全垫。从过去的经营策略来说,爆仓的说辞,很难站稳脚跟,昨天在基金圈流出这样的口风,也只是故意制造恐慌,引起市场担忧而已。果然在美股开始之前,创始人雷达里奥就书面辟谣。让全球投资者送了一口气。2020年3月18日,也就是昨天,投资圈里面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笑话段子,那就是全球投资者都在等着他起床。

作为全球知名基金公司,一直以来都是谨慎的债券投资机构,爆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投资者赎回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毕竟蛮多资金需要应付一些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好比类似有些主权基金,需要赎回资金应对疫情以及油价暴跌带来的市场冲击,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总体看来,他的基金有缩小规模的可能性,但爆仓的可能性非常小,投资者不要在市场的筑底过程中,被流言蜚语所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听,不看。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cfxiaohaopifa.com/cf/2922.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